吴舜文_吴舜文迁台
今天给各位分享吴舜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吴舜文迁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为什么称吴舜文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女王”?
吴舜文以“台元”为中心逐渐扩展建立起自己吴舜文的纺织王国:她先后成立吴舜文了元生纺织公司、台文针织公司、联达实业公司、台兴纺织制线公司、牛仔布厂等吴舜文,成吴舜文了名副其实的“纺织女王”。
1956年裕隆开始什么技术生产汽车和汽车发动机
1953年时台湾民众的全年收入只有新台币2000多元,汽车是普通老百姓眼中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再加上技术和市场的限制,要在台湾发展汽车工业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祖籍上海的严庆龄和吴舜文夫妇,为响应蒋介石“发动机”救台湾的号召,以200万新台币的资本额创办了“裕隆机械制造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机械的制造与销售。
裕隆开启了台湾制造汽车的先河,同时也带动了台湾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此严庆龄夫妇走上了汽车制造的道路,并定下了“技术生根”的理念。
1955年,在不懈的努力下,裕隆人终于生产出第一台属于台湾人的自主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参数是排量为2.2升,最大可输出75马力,这台发动机的性能在当时还是比较强悍的。
与威利斯合作,裕隆首辆汽车诞生
1956年,裕隆与美国威利斯进行了技术合作,制造出台湾第一辆吉普车LY-1,这款吉普车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和军队的用车需求。 裕隆LY-1的原型车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军的主力车型“威利斯 M-38”。裕隆LY-1装配了裕隆自主生产的2.2升75马力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96KM/H。后续还推出了装备同样发动机的旅行版LY-4,但最高时速下调到90KM/H。由于当时威利斯只提供技术,所以裕隆LY-1的研发过程非常辛苦。裕隆通过大批量采购来解决转向和刹车的零部件需求。最难办的车身是先用水泥铸出大体的外观,然后再由技师一点一点雕刻而成。
1957年时台湾民众对裕隆LY-1充满怀疑,严庆龄为了证明中国人也能造车,他特地为裕隆LY-1举办了一场台北到高雄的长途路试,来证明裕隆LY-1的性能。这次路试非常成功,完全消除了当初的疑虑。路试成功后,裕隆LY-1便在同年10月10日正式上市。直到1977年,还有经过多次改进的裕隆吉普车销售。
● 以市场换技术,裕隆走上合资道路
◆1957-1960:裕隆汽车与日产汽车合资并产出青鸟701
1957年,还在蹒跚学步的裕隆和日产汽车签订了技术合作合约。这无疑是给裕隆汽车提供了学步车,能够让裕隆更快的自我行走。现在,裕隆汽车公司成为日产汽车在全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1960年,裕隆正式更名为“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同年,裕隆与日产的处女作裕隆青鸟YLN-701悬挂裕隆的标志问世。此后,裕隆生产的所有汽车(包括与日产合资生产的日产汽车)都悬挂着裕隆的商标在市场上销售。
汽车之家
青鸟701的原型车为“Dtasun Bluebird 210”。当时日产在日本以外的市场都以Dtasun为商标,而Dtasun Bluebird 201则是以奥斯汀MINI为基础研发出的小型车。
汽车之家
青鸟701采用了日产1.2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0马力,最高时速可达128km/h。当年严庆龄还特意为蒋介石打造了一款特别版车型。特别版的水箱隔栅和后尾灯经过全新设计,并且由工匠手工打制而成。
汽车之家
由于资源的匮乏,青鸟只能以CKD的方式在台湾组装,所以售价与进口汽车基本相同。当时台湾民众的收入极低,消费得起汽车的富翁们又不愿支持国产汽车,再加上日本人喜欢留一手的性格使得青鸟 701的品质不是很好。所以青鸟轿车基本没有销路。直到出租公司的大批购买,才使得裕隆从困境中走出。
台湾的“汽车皇后”是谁?
在台湾,如果有人问,谁是最富有的女性,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是“汽车皇后”——吴舜文。这位台湾1985年度纳税排行榜的冠军,她所领导的裕隆企业集团,连年名列台湾10大企业金榜,下属的企业涉及汽车、纺织与建筑三大行业,1991年的营业总收入达664.6亿元新台币,位居台湾100家大企业的第五位。
1913年12月15日,吴舜文出生于江苏武进县的一个纺织世家。父亲吴镜渊不仅是纺织企业家,也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
女大当婚之时,毕业于上海中西女校的吴舜文嫁给了著名企业家严格棠之子严庆龄为妻。
曾到德国深造的严庆龄对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的兴盛富强深有感触,这坚定了他创建和发展国产汽车工业的决心。回国后,他在父亲所创办的大隆机器厂担任工程师,接着又升任总工程师、总经理,获得了不少实际经验。
1952年6月,严庆龄在台北开始筹备设立“裕隆汽车制造厂”。吴舜文也在丈夫的支持下,开始步入企业界,筹建纺织厂。
当时由上海迁台的严家纺织厂,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破旧机器。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经多方奔走洽谈,吴舜文把厂址选定在台北市竹北乡一个叫新竹的地方。虽然地处偏僻,吴舜文却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她决意以2万枚的旧纱锭、200台的旧布机为基础,筹建台湾岛的第一大纺织厂——台元纺织厂。
“台元”一炮打响,不仅产量高居全台纺织业榜首,而且成本低,销路广阔。吴舜文没有为眼前的成就所陶醉,她深知岛内市场毕竟有限,必须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经营策略成了她的主导思想。
从1969年起,“台元”由于其产品出口率高达99%以上,而连续15年获“台湾外销绩优最高奖”。到1986年,“台元”已拥有织机2000台,纱锭21万枚,员工6800人,资本总额高达80多亿新台币——吴舜文的梦想成真,“台元”当之无愧的成为台湾第一大纺织厂了。
但是,她仍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成就,而是以“台元”为中心逐渐扩展建立起自己的纺织王国:她先后成立了元生纺织公司、台文针织公司、联达实业公司、台兴纺织制线公司、牛仔布厂等,成了名副其实的“纺织女王”。
当吴舜文在台湾纺织业界渐成气候的时候,她的夫君严庆龄却在汽车制造业里举步维艰。长期以来,台湾的汽车工业是一片空白。50年代初期,台湾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台币,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昂贵的汽车。台湾当局每年限定仅发50辆的汽车牌照,而按成本计算,汽车生产厂家每年最低限度要超过100辆,才能维持生产。
然而,吴舜文却坚信丈夫的决策是正确的,将来必定能够成功。所以,每当丈夫在事业上受挫而郁闷难抑时,吴舜文就满腔热忱地安慰他,鼓励他。在财政上更是将“台元”所获的利润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丈夫的裕隆公司的账户上,支持严庆龄度过最困难的创业岁月。
裕隆汽车厂以拆卸美军报废的吉普车起步,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才于1956年制造出第一辆吉普车。第二年,他与美国米汉纳金属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定,自制引擎,几乎完全用手工制造出10辆吉普车。接着,与美国威力斯公司合作,此时才进入了批量生产吉普车的阶段。后来,它又与日本的日产自动车公司合作,于1959年生产出第一辆卡车,1960年生产出第一辆“青鸟牌”小轿车。
1962年,它与意大利诺森蒂工业公司签约制造摩托车。就这样,裕隆公司在技术上不断地创新、进步,到1965年累计生产了1万多辆汽车,使之初具规模。这时,裕隆公司要想使产量达到经济生产单位,必须继续增加投资。
有付出必有回报。1976年,裕隆汽车公司生产汽车1.6万辆,终于雄居台湾5家汽车公司之首。到1981年,年产汽车高达5.74万辆,营业额也由当初的3亿多元台币跳到160亿台币。裕隆的业务蒸蒸日上,连美国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杂志都盛赞它的创办人严庆龄是台湾的福特。裕隆的股票一经上市,便行情看好。
然而,就在裕隆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件不幸的意外事故发生了:严庆龄不慎跌跤,摔伤了脑部,被送进医院。经检查,他患了脑神经萎缩症,维持不了几年。出院后,他仍长期卧床,健康状况日渐恶化,甚于无法出席裕隆高级管理人员的例会。命运多舛的裕隆,再一次陷入绝境。
这时,吴舜文这位“纺织女王”毅然接过裕隆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的重任。业务不熟,她就向卧病在床的严庆龄求教,并专门聘请一位日籍专家开课辅导。
她投资45亿元台币,以加快三义汽车厂第一期工程的进度。两个月后,一期工程就正式投产,待全部工程完工,该厂的汽车年产量可达26万辆。
在吴舜文苦心经营下,1983年裕隆汽车公司的年收入达162亿元新台币,名列台湾民营企业的第四位,每月可产1.5万辆速利轿车与旅行车,占台产汽车市场总量的42%。
1986年4月,经过1800多个昼夜的苦战,以朱信为首的"32程中心”全体员工,果然不负吴舜文的殷切期望,终于推出了台湾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飞羚”新型小轿车。
裕隆飞羚101型轿车上市后,立即掀起一股热潮,不仅震动了台湾的汽车制造商,也令海外的同行为之叹服!许多新店铺都纷纷以“飞羚”为名,街头巷尾的空气里,都充盈着中国人的骄傲。
5年之后,第二代“飞羚102”问世,并闯入了欧洲市场。1991年,裕隆汽车工程中心开发设计的“新尖兵”轿车上市,因其车型美观、性能优良,勇夺当年小轿车市场销售之冠。吴舜文在汽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令人瞩目,毫无疑义地成了台湾的“汽车皇后”。
东南汽车公司成立之后,依托中华汽车的技术,从1996年7月第一台汽车投产至2002年,累计推出了“东南得利卡”、“东南富利卡”两大系列46款轻型客车及专用车,产销汽车近5万台,实现税利10多亿元。2003年3月,利用“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概念,东南汽车公司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轿车生产牌照并很快生产出轿车——东南菱帅。目前,东南汽车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大的合资企业,轻客生产位居同行第二位;东南菱帅到今年底将实现月销5000台,在中档轿车市场占有率达4%以上。
马年年末,吴舜文迎来了她的九十诞辰。虽然这几年,她已将裕隆集团交给她的独子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但身体硬朗的吴舜文,每周总要固定听取报告,随时掌握公司最新动态,也顺便与老部属聊聊天。对于公司经营方针与儿子之间意见相左时,吴舜文通常会委婉告诉严凯泰。严凯泰有时也会顺着老妈妈的想法,对有些策略做些修正。
台湾汽车是右舵还是左舵?
台湾汽车是左舵。
1986年4月,经过1800多个昼夜的苦战,以朱信为首的"32程中心”全体员工,果然不负吴舜文的殷切期望,终于推出了台湾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飞羚”新型小轿车。
裕隆飞羚101型轿车上市后,立即掀起一股热潮,不仅震动了台湾的汽车制造商,也令海外的同行为之叹服!许多新店铺都纷纷以“飞羚”为名,街头巷尾的空气里,都充盈着中国人的骄傲。
5年之后,第二代“飞羚102”问世,并闯入了欧洲市场。1991年,裕隆汽车工程中心开发设计的“新尖兵”轿车上市,因其车型美观、性能优良,勇夺当年小轿车市场销售之冠。吴舜文在汽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令人瞩目,毫无疑义地成了台湾的“汽车皇后”。
扩展资料
台湾车牌前面由两个英文组成,后面加4个号码:如AD-1234。
或者前面4个号码,加后面2个音文组成的:如1234-AB。
在这6位数上面,通常还有一个小小的“台湾省”或者“台北市”3个字。
台湾的私家车车牌是 “英英-数数数数”或者“数数数数-英英”。 前面的数指的是数字,英指的是英文字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车牌(车辆号牌)
创业故事:艰难中开始 曲折中前进
创业故事:艰难中开始 曲折中前进
凌玉章,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县。1993年任福建省机械工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94年任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同时兼任东南汽车公司董事长;现为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讲,十年是一杯可以细酌慢饮的酒,回味总是绵长;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十年却是那盏照亮来路的灯,让
记忆清晰而明亮。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凌玉章的东南汽车也不是。
2004年12月25日,东南汽车全国经销商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身为上海人的凌玉章在家乡检阅了自己强大的销售队伍。浦东凛冽的寒风并没有冻结凌玉章心中回忆往事的激情,距离他接受福建省政府安排,重新打造福建汽车工业之日算起,十年过去了。
“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讲,十年是一杯可以细酌慢饮的酒,回味总是绵长;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十年却是那盏照亮来路的灯,让记忆清晰而明亮。
创业:艰难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汽车工业公司由于多年的经济滑坡以及诸多方面的原因,处于倒闭的生死关头。福建汽车如要振兴,惟一的出路就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广泛招商引资。令人忧虑的是,当时的福汽是在没有多少本钱的情况下寻找“婆家”的。
1994年,原福建省机械厅副厅长凌玉章临危受命,出任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董事长。谈到这个细节,凌玉章笑言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虽然内心不愿意接受这个职务,但服从组织安排让他无路可退。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凌玉章没有 辜 负这个艰巨的使命。
从上任那一天起,时年49岁的凌董就不得不面对“找婆家”这个最大的难题。十年之后,在追溯这段往事时,凌玉章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婆家,我们先后谈了不下十几个‘对象’,就像饥不择食那样,仅与日本一家汽车公司的谈判就先后拿出了15套方案,最终还是没有谈成。”
由于当时福建汽车工业的薄弱,使得国内的几大汽车厂家都认为凌玉章做汽车“没戏”。在一汽大众参观学习的时候,当谈到筹划中与台湾裕隆的合作模式时,一汽大众的总经理耿绍杰说了一句话让凌玉章感动了十年的话:“造(车)的路子对,有成功的可能”。带着耿绍杰的这句话和五个顾问,凌玉章回到福建开始了与台湾中华汽车的合作。也许是借了耿绍杰的“吉言”,从此,凌玉章走上了成功的大路。
人生果敢的舍弃往往是基于对过去和现状的失望或者不安,需要的勇气大过现实的压力;而对未来的选择,除去命运的垂青,还有对目标的明确与执著,以及超乎常人的判断。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的调查和论证,凌玉章心里已经很清楚福建汽车工业的症结以及走出困局的方向。因此,选择与台湾汽车界有“铁娘子”之称的吴舜文的合作,创建东南汽车,正是凌玉章看中了台湾中华汽车造“十万辆”车的经验和海峡两岸便利的通商条件。“福建汽车需要这样的起步!”凌玉章对十年前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仍然有着坚毅的语气。
成长:曲折中前进
1995年11月23日,由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企业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公司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合资组建而成的东南汽车公司经国家批准正式成立。凌玉章出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6030万美元,总投资9982万美元,闽台双方各占50%股份,主要生产“东南得利卡”和“东南富利卡”两大系列7-11座的轻型客车产品,是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合资汽车企业。
东南汽车公司在创立的同时,还先后吸引了35家台湾中华汽车公司的配套零部件企业跨海来到占地2900多亩、总投资2.7亿美元的东南汽车城周边安家落户,从而呈现出“众星拱月、航母编队”的强劲发展态势。
凌玉章感慨道,福汽与台湾裕隆之所以能够合作成功,还得益于同胞之情。他总结说:″两家能够走到一起,不仅源于许多共同点,发展水平十分接近,还得益于彼此较之同欧、美、日的合作更容易产生共鸣。再一个原因是,双方各具的优势互补。裕隆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福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成本低以及腹地纵深的市场优势。另外,东南汽车的车型也十分贴近中国市场的普遍需求。
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是福建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梦想,而今看起来,这梦想的轮廓在凌玉章的运筹帷幄下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2003年,福建汽车工业集团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9.9亿元,实现了连续七年快速成长。“汽车行业已成为福建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主导产业”。即使在遭遇到车市低谷的2004年,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福建汽车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菱帅”、“菱绅”系列产品已经完成了由二线车型向一线车型的顺利过渡。
还有一个令福建汽车工业信心大增的利好是,在全国汽车项目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2003年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不仅顺利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公司)达成合资合作,而且双方各占50%股份的戴.克轻型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也于2003年11月29日获得了国家批准。另外,被称作福[FS:PAGE]建汽车工业“心脏”的华擎发动机项目也在去年7月29日获得国家立项批准,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令人意外的是,凌玉章对数字表现出来的成绩保持着相当冷静的态度。
“东南汽车这十年几乎是九死一生啊!”长舒一口气的凌玉章似乎要通过这句话一扫十年来压在心中的郁闷。
曾经轰动一时的厦汽股权重组掀起的波澜无疑使福建汽车业资源的整合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由于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和厦门国投两大股东之间在厦汽资源配置问题上产生分歧,使得有关方面曾经寄以厚望的福厦汽车重组未见成效。2004年年初,这场纷争终于以福汽集团让出厦汽的管理权而划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而这无疑是凌玉章最痛心的事情之一了。实际上,不管是东南汽车还是厦汽,共同遭遇的难题均在于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同时缺少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在凌玉章的战略思想中,“省内联合”首当其冲。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凌玉章向前的每一步都显得曲折而艰辛。
同样轰动业界的福汽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公司)的合作虽然尘埃落地,但凌玉章心知肚明这四年时间里谈判过程中的艰难。以他的话来讲就是: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耐心。
未来:核心竞争力
从49岁到59岁,凌玉章用自己十年的光阴为福建汽车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该说,东南汽车赶上了非常好的时机,项目在“九五”汽车项目收紧前获批,又赶上了“十五”期间国内汽车的高速发展期,但现在的东南汽车还不能说真正有实力,说白了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凌玉章为福建汽车工业设计了三大战略计划:通过“省内联合”把福建的汽车工业的基础再扎实一步;以“两岸合作”深化前十年的合作深度,把技术开发向内地转移,实现人才的本地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全方位的配套化程度继续深入下去;再有就是“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公司)的合作只是国际合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合作也是一个国际大公司但凌玉章笑着卖了个“关子”,只是说合作方对谈判项目兴趣非常大,2004年2月已经专门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在福建形成规模化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是凌玉章下一个十年的目标。他认为只有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主品牌开发的能力,而这是他这一代汽车人必须要做的。“就像十年前的那次起步一样。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打造福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按照现有的发展态势,2006年,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福建汽车将有大的爆发。”凌玉章自信的笑谈中让人看到福建汽车工业又一个丰富而精彩的十年。
2005年度中国车坛 “人物”成就奖评选
记录2005车坛精英,点亮中国车市灿烂星空,成就中国汽车王者梦想。
从2005年第一期开始,《车时代周刊》将隆重推出人物.对话栏目,该栏目的人物将入围《车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成就奖的候选名单,《车时代周刊》,将在《2005年经典别册》公布最终获奖结果。 ;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吴舜文和吴舜文迁台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吴舜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