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简介_林则徐简介50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则徐简介,以及林则徐简介5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林则徐简介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中文名: 林则徐
别名: 林元抚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省侯官
出生日期: 1785年8月30日
逝世日期: 1850年11月22日职业: 湖广总督
主要成就: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代表作品: 《试帖诗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诗草》、《黑头公集》等
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 林则徐肖像[1]
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
介绍一下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
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扩展资料: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穷秀才家庭。他一出生,父亲就为他安排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林则徐3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自己的私塾里旁听。他特别爱就父亲给同学们讲到的东西提问,这些问题有时幼稚可笑,有时发人深省。
这一天,私塾里的学生们学的是《硕鼠》。当他们大声地念“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时,小则徐瞪大了眼睛仔细听着。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到外面去玩。小则徐却走到父亲跟前,问道:“爹爹,我知道老鼠,但硕鼠是什么呀,它是不是也是老鼠呀?”
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硕鼠也是老鼠,不过是一种大老鼠。它们糟蹋农民的粮食更多。”小则徐脸上一副很不解的样子,说:“那人们描写这些大老鼠做什么呢?”父亲觉得这是对儿子进行道德教育的绝佳机会,便意味深长地给独生子解释说:“这种大老鼠呀,终日里无所事事。
却专门偷吃、糟蹋农民伯伯的粮食。农民伯伯风里来雨里去,辛勤耕作,不知道为生产这些粮食受了多少苦。它却坐享其成,还津津乐道,你说可恨不可恨?”听到这里,小则徐攥紧了小拳头,愤怒地说:“这些大老鼠真是可恨,我长大了,有了本事,一定要杀死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
父亲进一步引导儿子说:“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实际上比这些大老鼠还不知要可恶多少倍呢!”小则徐这才恍然大悟,大声说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贪官污吏。我与他们不共戴天!”父亲说:“好样的,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自此,林则徐朝夕诵读,学习上比以前更用心了。但少年时,林则徐的家境每况愈下。一年到头,只有除夕之夜全家人才能吃上一小碟清炒豆腐,点一晚两根灯芯的油灯。平时,林则徐需要买书,先得典当一些衣物,才能把钱凑够。尽管家里如此穷困,但父亲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在言行方面注意给儿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次,当地的土豪妄图用重金贿赂父亲,通过他保送几名文童。父亲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乡里人不理解,父亲解释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心里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林则徐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他时刻以父亲的话勉励自己,努力读书。为了能够使林则徐顺利地上学读书,他的父母、姊妹成年累月地起早贪黑,辛苦劳累,这令林则徐的心里很是不安。于是,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抢着帮家里人干活。有一天,林则徐到田里帮母亲干活。当他走到母亲身边时,见她大汗淋漓。
吃的却是稀饭和萝卜咸菜,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赶忙背过身去。母亲却笑着问他今天老师又教了哪些功课。林则徐根本没有心思回答母亲的话,而是认真地说:“娘,我不想读书了。我回来帮你和爹爹干活,这样可以减轻你们不少负担。”说完这句话。
他满以为母亲会高兴地答应他。不料,母亲却异常严厉地说:“好男儿应该为自己的远大志向而努力奋斗,怎么能因眼前的小事就中断学业、荒废前程呀!你觉得在这种小事上帮我,就算表达孝心了吗?把书读好了,做成一番大事业,那才不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啊。”听着母亲的话。
林则徐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而下。他懂得母亲吃这么多苦,受这么累全是为了谁。林则徐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一心要学有所成。11岁那年的元宵节,私塾的老师给学生们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略一思索,应声答道:“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
他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表现了本人非凡的志向。老师又要求学童们以“山”、“海”两字作一绝对。当其他人还在苦苦思索之时,林则徐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老师听了,大加赞赏,说他前途不可限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林则徐生平简介 林则徐资料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1]。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2、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3、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简介50字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的个人资料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十四岁考中秀才,二十岁(公元1804年)中举人,聪颖早慧是不用说了。决定他人生品质的第一阶段学习和历练,是他中举之后的七年时间。这个人生阶段,很像今天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走出书斋面对社会,首先是态度,其次是方法。
林则徐初次进京会试失利后,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到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近似于今天的科员),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洋船贸易。这是林则徐学习政事的开始,也是他成为实干家和一代名臣的开端。
扩展资料:
受命禁烟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林则徐的名臣之路
林则徐生平事迹 林则徐生平事迹简介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2、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3、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
4、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林则徐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林则徐简介50字、林则徐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林则徐简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