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百科文章正文

张为国_张为国的夏天在哪个台

社会百科 2022年12月29日 21:31 341 友小烨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张为国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张为国的夏天在哪个台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

会计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奠基石,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会计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篇1

浅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

摘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责就是要对市场信息的质量做出评价,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证券市场信息质量的危机导致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下降,整个行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本文首先论述了诚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诚信危机

自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已走过了10多年的光辉历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证券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信息的质量,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责就是要对市场信息的质量做出评价,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然而,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重大案件(从早期的琼民源开始,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一直到近期的银广夏、蓝田股份、麦科特等)频频爆发,涉案注册会计师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尽管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有关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不慎、知情不报,甚至串通舞弊等行为是对舞弊者极大的纵容。证券市场信息质量的危机导致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下降,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丧失了信任,整个行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会计人的深思。

诚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注册会计师是会计报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应当事者的需求而产生的。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所有者相分离,双方了解到的会计信息显然不对称,尤其是所有者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股东,不可能也无法直接了解和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就需要会计专业人士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在现实中,诚信对于信息不对称比信息对称尤为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极容易出现欺骗现象。有两种情况可避免这种欺骗现象的发生。要么掌握信息的一方讲诚信,要么不掌握信息的一方聘请一个讲诚信的第三者进行鉴证,注册会计师就是作为这样一个讲诚信的第三者而产生的。可见,诚信是这个行业存在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产品质量”的直接标志。诚信是极其重要的经营理念,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产品”,就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专业评价,这正是“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双刃剑”。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发展,不仅自己要讲诚信,而且要通过专业服务来判断别人是否诚信,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充当好一般意义上的诚信履行者,同时又要充当好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判断者和鉴证者。判断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反过来讲,自己是否诚信也取决于能否客观、真实地评价别人的诚信。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诚信做到、做好,才能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和壮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成因分析

体制结构不完善。从体制上来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中,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企业产权不清等等,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天然土壤。可以想象,要让注册会计师在诸如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中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是何其艰难!

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由于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如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之间,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之间,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注册会计师与普通投资者之间,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这就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能力不足、舆论监督不力等因素,又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即使受到惩罚,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这种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就使得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事务所体制改革不彻底,数量过多、规模过小,“诚信”难以立足。脱钩改制后事务所在人事、投资等方面从形式上和法律上脱离了原挂靠单位。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是“人合公司”,而非资合公司,其生命力在于它的“人力资本”,而“非人力资本”投资没有什么特别作用。因此,有限责任所的“资本金”既对事务所的经营发挥不出“资本”实质上的意义,又对出资人失信形不成多少约束力,真正对事务所失信的约束力应该是“人力资本”。可以说,有限责任这种组织制度是产生“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的民族具有“重关系、轻规则”的鲜明特征,人们太多的依赖于关系导向权力运作和人情世故。尽管这种传统在当今社会受到强烈冲击,但就现实工作、生活而言,这种传统的基本价值并没有离我们而去。对于刚刚从行政权力笼罩下脱离出来的事务所,更多的是注重“关系”、“人情”,再加上“有限责任”作“保障”,在冒风险而获得眼前利益和讲诚信注重长远发展的选择上,更多的必然选择前者。另外,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过多,尤其是有限责任所多,规模过小,这些也是形成“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善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的外部环境。要让注册会计师真正能够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上市公司实施公正独立的财务审计,首先必须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彻底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增加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在现实的“诚信危机”中,除“审计失败”引起的恶性案件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低价竞争”、“支付佣金”、“接下家”、“卖审计意见”等事件比比皆是,这些大量的没有触犯法律但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失信行为,应该通过职业道德机制来解决。因此,需要尽快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现象时严惩不怠,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完善后续教育体系,使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我国目前尽管出台了《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并在后续教育的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投入很大,但其规范体系明显滞后,不少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弄虚作假或流于形式,教学方法的单一不能使教学内容很好的消化吸收,职业道德教育就更是“虚无缥缈”了。因此,在完善后续教育规范体系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要采用灌输的方式,让诚信的理念扎根于每位注册会计师的心中。同时还要加大社会的正面宣传工作,营造出“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失信者在舆论上能处处被监督、时时受遣责。

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的规范的信用体系。规范的信用体系就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即从制度上保证“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的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成本,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更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这就为注册会计师信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为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体系。只有建立起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才能在此基础上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注册会计师的失信行为。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信用制度的早日建立和完善。

加快以“合伙制”和“独立执业人”为目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步伐。要想让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真正“道德”起来、“诚信”起来,必须要让注册会计师承担“无限”的财产责任;必须要斩断隐藏在会计师事务所背后的“权力干预”之手;必须要建立一种体制,使它能够给那些既有益于个人利益,又有助于他人获益的品质提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和行径。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合伙制,就是要加大出资人的“责任”,以促使其提高风险意识和职业质量。要从“体制”上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品质,让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把提高执业质量,遵守职业道德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年轻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只有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灵魂,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重塑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任重道远。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参考资料:

1.阎达五,《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孙铮,《论证券市场管理的会计规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为国、陆德明,《评“安然事件”对会计的影响》,《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7期

4.张育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5.陆晓辉,《社会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7期

6.周英顶,《安然事件引发的会计学思考》,《广东审计》,2002年第5期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篇2

浅析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用问题越来越显露出来,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重新塑造会计诚信做了分析,旨在呼唤会计诚信的回归。

[关键词]会计工作 诚信 会计信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工作日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诚信问题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会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且严重威胁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些国外、国内的会计假案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诚信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原则,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是会计工作的命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会计工作失去了诚信呢?

一、什么是会计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往往把会计诚信片面地理解为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会计诚信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也包括企业行为,且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

二、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虽然企业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可见,企业结构的缺陷,片面追求虚假业绩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3.监管不力,成本效益失衡

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法》),其他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人大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造假与普通商品一样,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由于造假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加之监管不力,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这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在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督失控,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可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三、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几点建议

1.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使其望而怯步。另外,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2.重树会计诚信,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重树会计诚信,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作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树立“信”则“立”的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同时应守法、守约,以信为本。

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以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内当家”,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树会计诚信。

总之,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诚信更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1. 关于会计诚信的论文

2.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范文

3. 关于会计诚信论文

4. 关于会计诚信的毕业论文

5. 有关会计诚信的重要性论文

6. 会计诚信方面论文

会计年度详细资料大全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核算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总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如果等到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全部结束后,才核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不利于单位外部利益关系方了解单位的经营情况,也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会计上就将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段,分段进行结算,分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段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分段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会计上称为会计期间。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会计年度 外文名 :CY 单位 :年度 作用 :计算 简介,规定,相关资料,弊端,变革,自主决定,选择,统一规定,调整,问题,会计年度, 简介 规定 《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会计年度 相关资料 商务印书馆 《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会计年度 fiscal year。 缩写为:FY或fy。 英国用法为:financial year。 公司进行财务结算的执行年度,由连续12个历月构成。许多公司的财务年度与实际的日历年度不一致。为了便于账务处理,通常以3月底或12月底为财务年度结算期。 会计年度 另为:aounting period;fiscal period 各个国家都根据其经济特点和管理需要,明确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有的国家还设立多个会计年度供单位选择使用。我国《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制,这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税务、计画、统计等年度保持一致,从而便于国家巨观经济管理。 弊端 我国一直采用统一的历年制会计年度,即会计年度起止日期与公历年度起止日期相同,《会计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采用统一的历年制会记年度,是为了使财政年度、纳税年度、计画年度和统计年度保持一致,使其适应计画管理和汇总会计报表的要求,最终便于国家的巨观经济管理。然而,在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我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和资本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由此,统一会计年度作为计画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会计年度 工作堆积 1.统一会计年度使年底各项工作堆积,导致会计工作的分配极不均衡。我国统一把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导致企事业单位以及 *** 机构在每年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各项工作堆积。不仅如此,由于1月下旬又常是我国的春节,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紧张程度。工作过于集中,一方面给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年度 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2.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中国证监会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但由于多数委托理财协定是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前后签订的,造成我国证券市场每到年底就会出现“资金结算问题”,资金抽逃严重。这也是自1996年以来每年年底证券市场都无行情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契约方希望不在年底、月尾的时候签订协定。但由于银行结算的时间统一,而许多公司委托理财的资金叉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无法达到目的。由此可见,如果对我国的统一会计年度不做根本性变革,我国股市的怪圈就将继续存在下去。 会计年度 由于我国实行统一的会计年度,所以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只能选择在年初集中报出,这无疑给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以及中介机构各方造成了年初的“年报高压”。特别是在每年4月份,年报高峰期还没有结束,季报又接踵而来。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利益相关者使用财务报告。此外,每年1~4月份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被集中审计时,由于工作过于集中,一方面造成审计收费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影响审计质量,并最终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利于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 3.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来到我国投资建厂,开展业务。跨国公司大部分来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实行灵活的会计年度。但我国实行统一会计年度,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因为与母公司的会计年度起止日期不一致而不得不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无疑增加了跨国公司会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难度,从而制约了我国吸收引进外来投资。 会计年度 不利于会计核算与报告 4.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某些特殊行业和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报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形式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统一会计年度使一些经营周期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企业的会计核算尤为不便,而且由此产生的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决策。对于某些受季节等方面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往往因为要求采用统一的会计年度,造成注册会计师对有关财务数据无法进行真实、准确的审计。 变革 变革现行的统一会计年度的目标就是变统一的历年制会计年度为相对灵活的会计年度,具体内容如下: 自主决定 1.工商企业自主决定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由于工商企业采用灵活的会计年度,而国家计画、财政税收、国家统计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方面采用与之不同的公历年度,因此,避免投资者因工商企业的信息泄露而受到损失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既给公司以灵活性,又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信息泄露的变通办法是规定只能选取季末或月末作为会计年度末。 选择 2.某些具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行业或企业可以选择将营业年度作为会计年度。营业年度的结束期,一般应选在业务活动处于最低点的时候,即选择全年中存货、销售、生产、应收账款和流动负债等处于最低点的月份的月末。如制糖业、纺织业企业可以把6月30日作为会计年度结束期。因为这时其生产、销售旺季已过,业务处于清闲时期,存货和销售等处于各月的最低点。采用营业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编制更为准确的报表,有利于审计机构和财政信贷部门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统一规定 3.金融行业的会计年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因为此类行业的走势是国家是否采取巨观调控以及如何采取巨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国家采取财政、货币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巨观调控反应最为敏感的也是这些行业,对这类行业统一会计年度有利于国家开展巨观调控,有利于促进同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并最终有利于防范和控制财政和金融风险。国家在确定这类行业的会计年度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大多数工商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年度起止日期,以防止对资本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造成单位工作的堆积。 调整 4.非赢利组织对会计年度也应该适时做相应的调整。经费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年度应与国家的财政年度保持一致,这样将有利于国家开展财政预算和决算工作。经费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年度原则上也应与国家的财政年度保持一致,但某些事业单位可以相对灵活一点。比如学校的会计核算以一个学年(通常是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更为合理。经费完全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年度则可以仿照工商企业采用灵活的会计年度。 问题 1.处理好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关系的问题。中国的财政年度也是公历年度,也存在年底工作大量堆积的问题,并承受着元旦、春节甚至西方的圣诞节在时间上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中国财政年度的起止日期也应该适时变革。但是,无论财政年度变还是不变,客观上都存在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的协调问题。由于绝大部分经济组织采用灵活的会计年度,而国家计画、财政税收、国家统计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以财政年度作为统一的会计年 度,因而推行灵活的会计年度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否则会计年度变革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如果国家一旦决定对会计年度进行变革,就必须由国务院出台相应的档案,明确在会计年度变革中各 *** 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以保障变更的顺利进行。 2.法律保障的问题。为了推进这项变革,国家必须及时修改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会计年度变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首先,要修改《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明确国家推行的灵活会计年度。其次,采用与公历年度起止日期不一致的“灵活会计年度”并不意味着会计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变革会计年度,为了增强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贯性,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对会计主体选择和变革会计年度的行为予以规范。比如,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年度起止日期时必须书面说明理由,并要求企业若变革会计年度起止日期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等等。最后,对于会计年度变革可能引起的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等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比如,选择不同会计年度起止日期的公司之间的合并报表处理问题以及变革会计年度的调账问题等等,财政部等部门都需要对其进行统一规范。 3.会计、统计技术的配套支持问题。关于保障会计年度变革的顺利进行,相关组织在会计、统计技术上的配套支持十分重要。会计、统计软体开发商应适时而动,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期间与统计期间的软体,并对原有的会计软体和统计软体的升级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应帮助工商企业合理确定其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并帮助其设计出合理的账务调整方案。注册会计师应该摸索出一套适合对工商企业会计年度变革进行审计的合理的、有效的审计方法 4.会计年度变革的推进问题。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统计等配套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短期内实现会计年度变革可能还有一定难度。就像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所讲的:“各相关部门,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密切配合,保证因改变企业会计年度不至于造成巨观管理使用会计信息的不便之后,才能顺利推出灵活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 世界各国的会计年度 历年制 (1月--12月)的有:中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瓜地马拉、巴拉圭、宏都拉斯、秘鲁、巴拿马、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赛普勒斯、约旦、朝鲜、马来西亚、阿曼、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中非帝国、象牙海岸、赖比瑞亚、利比亚、卢安达、塞内加尔、索马里、多哥、尚比亚等。 4月到次年3月制 采用4月至次年3月制的有:丹麦、加拿大、英国、纽埃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科威特、新加坡、奈及利亚等。 7月至次年6月制 采用7月至次年6月制的有:瑞典、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甘比亚、加纳、肯亚、模里西斯、苏丹、坦尚尼亚等。 四、采用10月至次年9月制的有:美国、海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的有: 阿富汗、伊朗:3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 尼泊尔:7月16日至次年7月15日; 土耳其:3月至次年2月; 衣索比亚: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 阿根廷:11月至次的10月; 卢森堡:5月至次年4月; 沙乌地阿拉伯:10月15日至次年10月14日。

2022年汉中绿茶茶叶上市较晚与往年新茶会有什么差异

并没有差异,只是售出采摘时间不同。由于入冬以来气温变低,入春后温度回升慢,今年汉中春茶采摘期较去年推迟一周左右。随着近期气温的快速上升,雨水充足,茶叶生长较快,芽头肥壮,茶叶进入了全面采摘上市阶段。“受疫情影响,虽然包装物流以及人员工资等成本上涨,但是我们今年的产品价格不上涨,品质不降低,大家可以放心购买。”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为国说。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之一

资本结构方面论文

资本结构是企业 财务管理 和资本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篇1

论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

【摘要】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比率越高,公司绩效越好;也有的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这被称为资本结构之谜。为了破解这一谜题,本文提出了公司规模可能影响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猜想,并分别对在A股主板和中小版上市的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同,这也就证实了我们提出的猜想。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绩效;企业规模

一、引言

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包括资本的属性结构和资本的期限结构。资本的属性结构是指企业不同属性的资本(即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而资本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资本(如长期债务资本与短期债务资本)的比例。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税收规模、治理结构等,进而就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实现其经营绩效的最优化,即如何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就成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实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起源于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教授提出的MM理论: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然而,这些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其结论也就难以成立,但它开启了学界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的闸门。此后,大量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然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之谜”。

二、理论回顾与文献评述

1.理论回顾。(1)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也就是说,公司债务比率在从零增加到100%的过程中,企业价值及资本成本不会发生变动,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2)修正的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是对最初的MM理论的修正和改进,考虑了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认为由于债务资本的利息支出是免税的,债务资本的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进而提高公司价值。即公司绩效与负债比率正相关,100%的负债率是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3)米勒理论。MM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莫顿·米勒教授在1976年提出了所谓的米勒理论,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税盾效应,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存在部分地抵消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到的利息收入。但是个人从投资中所得到的利息不会被全部抵消,因此修正的MM理论依然是成立的,但最有负债率低于100%。(4)权衡理论。权衡理论认为,MM理论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而事实上只要使用债务资本,它们就可能会出现。在考虑进这两个影响因素后,负债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使企业价值增大,但是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也会增加。只有使得负债的节税收益与财务拮据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之差达到最大的资本结构才是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5)优序融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公司面临融资需求时,最优的融资顺序是首先选择内源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考虑进行权益融资。而且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面临融资需求时,越倾向于内部融资,即企业的优先融资顺序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因此,业绩优良的公司往往拥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张为国_张为国的夏天在哪个台

2.文献评述。显然,上述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论却并不相同。因此,许多研究者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考察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1)国外方面,Titman和Wessels

(1988)对美国制造业中469家上市公司1972~1982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负债比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Jordan、lowe和Taylor(1988)以275家英国中小型私营企业为样本,对其1989年到1993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正相关的结论;Frank和Goya(2003)使用了美国的非金融类企业从1950年到2000年的近20万个观测变量的庞大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正相关。(2)国内方面,余景选和郑少锋(2010)以沪深交易所2000年之前上市的农业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王娟和杨凤林(1998)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选取了涉及41个行业的461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在1997年12月31日的筹资结构状况,发现盈利能力与负债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刘东辉和黄晨(2004)运用回归分析的 方法 对295家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价

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可见,实证研究也出现了相反的结论。这是否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确定的?是不是存在其他的因素影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个猜想: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规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小型上市公司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公司规模对于其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影响。另外,本文还将负债比率区分为流动负债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研究两者各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三、样本选取和模型设计

1.样本选取。基于比较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两个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1)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只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到两家;(2)剔除在研究期间发生过大

规模的追加投资或者股东撤资的企业;(3)剔除金融类上市公

司,因为金融类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划分方式与其他行业的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4)剔除在研究期间被ST或PT的企业。按照上述原则,最后从在深证中小板块上市的企业中选取了代表性较强的100家作为样本一,从入选沪深300指数的三百家蓝筹股中选取了代表性较强的97家企业作为样本二。两个样本的时间跨度分别为2005~2010年和2000~2010年。

2.变量和模型。(1)解释变量。本文不仅要考察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还要考察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各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所以,模型的解释变量为流动负债比率(CLAR)和长期债务比率(LLAR)。(2)被解释变量。显然,被解释变量是公司的经营绩效,而用于反映公司绩效的变量,使用较多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等,本文采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ROE)。(3)控制变量。为了增强模型的可靠性,将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作为成长性指标(ROG)加入模型,因为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一家公司的预期成长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司当期生产销售状况以及未来的经营情况。另外,为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本文将CLAR、LLAR、ROE以及ROG这五个变量的数值同时乘以一百,以去除百分号。所以,模型的是形式为:ROE=β0+β1CLAR+β2LL

AR+β3ROG+u,其中u为误差项。

3.数据来源。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金融数据资讯终端、CSMAR数据库下载系统。

四、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6.0软件包对两个样本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统计表:

从回归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两个样本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都在90%以上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Ad.R2和F检验的结果也显示模型是可靠的。所以,两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样本一:ROE=130.68+4.73CLAR+11.04LLAR10.08ROG。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公司经营绩效与其流动负债比率和长期债务比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大型企业呈现的却是负的相关关系。这就证实了我们先前提出的猜测,即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并没有确定的,它还收其他因素的影响。

五、原因分析

结合相应的公司财务理论,本文认为,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虽然债务资本的节税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方面。比如:(1)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权益资本比重的下降,因而经营风险也就同步上升,进而融资成本由于理性债权人对风险贴水的要求上升而上升,使得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2)持有公司大量权益资本的股东,往往也是公司的管理层成员,他们最有激励做出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决策。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意味着权益资本比重的下降,从而公司管理层成员做出最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决策的激励也就会随之下降,而管理层做出的最优决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时间、精力等)往往也会越高。所以,管理人员做出的对自己最优的决策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而越来越偏离对公司最优的决策。而债务比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究竟是正的还是负的,取决于其节税效应与其他各种效应的综合结果。而其他效应的大小及规模对于不同规模的公司来说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变得不确定。

六、小结

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对于资本结构之谜的新思考,并通过这一思路对资本结构之谜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但是本文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未能找到一个用于反映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被解释变量来进行建模分析,而只是通过比较了不同规模的公司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来得出公司规模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但是公司规模是怎样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以及公司规模是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对其有影响?这些问题本文都未能作出回答,这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宪.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刘东辉,黄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4(2)

[3]路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2)

[4]马林梅,王志宏.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商贸行业的 经验 验证[J].技术经济.2007(10)

[5]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9

[6]唐国正,刘力.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6(5)

[7]王娟,杨凤林.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6)

[8]王汉文.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的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08(12)

[9]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0]邹妮.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10)

[11]余景选,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J].财政金融.2010(5)

[12]Titman,Wessels.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4)

[13]Jodan J.,Lowe J.,Taylor P.Strategy and Financial Policy in UK Small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8(25)

[14]Frank M.Z.,V.K.Goyal.“Testing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of Capi

-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

资本结构方面论文篇2

试论资本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选用财务报表中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有显著的统计关系。

【关键词】资本结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审计质量

引言

近年来由于出现了大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因此审计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 热点 问题。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体现。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并决定企业的治理效率。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其进行盈余管理和操控的动机明显增强。而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表能否甄别出相应的利润操纵?

目前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的资料较少,本文试图结合具体数据给以量化的验证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审计质量提出建议,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一、文献回顾

朱小平、余谦(2003)从公司管理层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佳,需粉饰报表以操纵利润的角度,提出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影响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其检验结果显示: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市公司年限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意见的概率负相关,资产规模、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意见概率正相关。

张为国、王霞(2004)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指出负债状况会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直接影响,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引起的。理论上认为,公司杠杆越高,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从而被资本市场低估的可能性也越大;公司管理层为消除负债率过高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在信息披露上进行操纵,如通过设立大量的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空壳子公司来规避“报表”财务风险,或者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加大公司盈余,从而显示高资产负债率的正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经理层出于职位安全考虑会更多地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降低信息披露质量。

王玉蓉、黄巧欢(2008)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资产负债率、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非标准”意见的出具概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客户出现财务危机时注册会计师更加谨慎,尤其是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此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较大。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的提出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并不是所有的具体指标都适合评价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方军雄等人通过研究公司出现首次净亏损时审计师的表现,得出结论之一是:在我国当前的审计市场当中不同规模的审计师在审计意见出具上并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国外成熟市场以审计师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标准可能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状况。1996年Subramanyam比较研究了国际原“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其研究表明,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信息价值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上市公司往往对可控应计利润进行操纵,存在比较普遍的盈余管理和管理舞弊行为,这会降低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造成财务 报告 的信息失真。审计师要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来揭示存在的盈余管理和管理舞弊行为,以降低审计的风险,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加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本文拟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

基本财务数据和指标作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指示灯,不仅反映了公司基本的资本结构,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直接材料。本文将提出2个假设以检验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的高低影响到公司财务风险的高低,为了验证资产负债率是否能影响审计质量,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粉饰”合并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则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就会越高,审计质量随之降低。

由于债权人具有监督和确保管理者不操纵盈余和报告误导性会计数值的作用。随着债务融资水平的提高,利益相关者(贷款人)的归属利益也随之增加,导致更高审计质量需求的增加。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债务融资水平越高,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低,审计质量则会提高。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2006年度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剔除金融 保险 行业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从而最终得到1331个研究样本。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中国股票市场操控性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数据库等。

(三)变量定义与计算方式

1.因变量

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算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NDAt/At-1=a1/At-1+a2(△REVt-△RECt)/At-1+a3PPEt/At-1

其中,NDAt为第t年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At-1为第t-1年的总资产,△REVt为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年的营业收入之差,△RECt为t期与t-1期的应收款项差额,PPEt为第t年期末固定资产价值,a1、a2、a3为系数,由以下模型在估计期回归得出:

TAt/At-1=a1/At-1+a2△REVt/At-1+a3PPEt/At-1+e

其中,TAt为总体应计利润,t为事件期年份,e为残值。

再用利润总额减去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可得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而计算出ABS(DAt/At-1)来衡量审计质量。

2.解释变量

根据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我们设置如下两个解释变量(见表1)。

3.控制变量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主要研究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经验及我国特有的资本结构背景,我们主要选择可能影响审计质量的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

(四)研究模型

为了验证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ABS(DAt/At-1)=a0+a1LEV+a2LL+a3SIZE+a4CASH+a5QR+a6LQR

此模型所要揭示的目标是,在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与审计质量之间有更显著的相关性。

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 12.0。

三、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表3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ABS(DAt/At-1)的最大值达4.959,即是上年度总资产的4.959倍,体现了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的盈余管理空间之大;同时,约24%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均值还说明了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较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2)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负债率相差悬殊,如最高的资产负债率高达为970%,而最低的仅为2.1%,样本中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60%左右,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3)长期负债比率之均值在9.62%左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上市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随之提高,进而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构成了公司经营的潜在威胁。(4)样本中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平均值在18.5%左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不充足,公司需要通过短期债务来保证正常的运营。(5)流动比率的平均值在1.41左右,速冻比率则在1.30左右。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流动比率为2比较适当,而速动比率一般不能低于l,否则短期偿债能力会不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明显偏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二)回归分析结果

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后,得到F统计量为10.857,并在0.01水平上显著,即在显著性水平0.01下,ABS(DAt/At-1)对LEV、LL、SIZE、CASH、QR、LQR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从表4的多元回归统计结果可知,资产负债率与ABS(DAt/At-1)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会影响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从而审计质量降低。长期负债比率与ABS(DAt/At-1)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长期负债比率高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未必低于长期负债比率低的上市公司。

资产规模与ABS(DAt/At-1)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资产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大,可操控应计利润越高,从而审计质量会降低。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质量衡量方法的分析,选择使用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所估计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通过研究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六个变量,分析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统计数据得出资本结构与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的结论。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因篇幅与时间所限没有充分考虑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以外的审计质量衡量方法对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6):35.

[2]王玉蓉,黄巧欢.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64.

[3]来明敏,吴春燕.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05,(5):35-36.

[4]易琮.审计意见类型能反映审计质量吗?[J].中国审计,2002,(4):75.

[5]张为国,王霞.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J].会计研究,2004,4.

[6]Heidi Vander Bauwhede,Marleen Willekens,Ann Gaeremynck.Audit firm size,public ownership,and firms’discretionary accruals managemen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3,(38):1-22.

[7]Kam-Wah Lai.Does audit quality matter more for firms with high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J].Account Public Policy,2009,(28):33-50.

[8]Kam-Wah Lai,Ferdinand A.Gul.Was audit quality of Laventhol and Horwath poor?[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8,(27):217-237.

猜你喜欢:

1. 资本结构毕业论文

2. 资本结构论文

3.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4.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论文

5.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请问1992年全国会计四大泰斗级人物的姓名?我只知道一位上海财大,一位厦大,一位北大,一位中国会计司司

杨纪琬

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

1935年,杨纪琬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1939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

1949年调入财政部会计司工作,曾任会计司司长等职务。从1980年起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会计法》,并于八十年代初与阎达五教授一道提出并完善了会计管理论。会计管理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八十年代会计工作转轨变型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代表作品为《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

杨纪琬在任其间,建议及推动恢复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所以是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1995年11月11日,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年庆祝会在北京举行。朱镕基副总理致电祝贺。

在逝世后,中国官方发表的《杨纪琬同志生平》中称他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为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杰出的贡献。

逝世后,其弟子等在2002年设立了杨纪琬奖学金。

主要出版物

《怎样阅读工业企业会计报表》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63年

《会计理论探索丛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大辞典: 会计巻》 与娄尔行合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年

《中国现代会计手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年

《成本管理大辞典》 与许毅、王振之合编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

1、汪建熙 中国的股份经济及其会计问题、1990年

2、陈毓圭 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1991年

3、于晓雷 跨国公司与国际会计、1992年

4、晏加源 资产估价、1993年

5、张良武 中国企业集团论、1993年

6、夏冬林 中、美、日、法四国会计比较、1994年

7、向德伟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1995年

8、谢志华 货币商品经营论、1995年

9、李玉环 会计运行机制、1996年、

10、马贤明 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1996年

11、王林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有关财务问题、1996年

12、陈建明 独立审计概论 1997年

13、郜卓 负债会计论 1997年

14、李洪辉 现代公司资本结构论 1997年

15、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997年

16、朱海林 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17、刘海民 试论会计信息产品 2000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娄尔行

著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名誉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娄尔行教授。中国大陆第一批四个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另三人为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

生于1915年7月15日,祖籍浙江绍兴,因病于2000年5月28日上午9时10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

1937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同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毕业,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MBA)。学成回国后。他立志报效祖国。1939年至1949年先后在国立上海商学院。私立光华大学。国立临时大学任讲帅、副教授和教授。

1950年起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后改为上海财经大学)任教授,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娄尔行教授是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家之一,是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为排动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很高声誉。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及顾问、中国成本研究会顾问、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还受聘担任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顾问。

60多年来,娄尔行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1950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成本会计学》,50年代中期主编出版了《工业会计学》。1984年主编出版《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向国内会计界介绍了西方会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年还主编出版了《基础会计》,在书中对我国以往受苏联影响的传统会计原理和教材体系作出了重大改革。1987年,受国家审计署委托,总结几十年来审计学研究成果,主编出版《审计学概论》,该书荣列1988年度十大中文畅销书之一。这些教材甫一问世,就为众多高等院校采用,并获得财政部、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多项荣誉。

娄尔行教授积极倡导和参与会计教学改革。1981年起,针对当时我国会计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现状,他提出了‘扩大知识面,培养广博而专精的人才”的指导思想,重新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在他的领导下, 1987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被评为全国财税系统先进集体,198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个全国重点学科点。1992年,他以77岁的高龄,带领会计学系教师开展第二轮教学改革,教改成以排列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的高度肯定,并在财经高等院校中推广。他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的市级和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娄尔行教授毕生从事会计学研究工作,著述宏富、见解精深。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推动了我国的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改革。198O年,他率先组团与美国学者开展中美比较会计研究。1987年,他率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部分教师与美国学者合作出版了用英又撰写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会计和审计历史、现状及制度的英文版学术著作,成为国际会计界了解中国会计的一个窗口。他通过毕生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会计学术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会计审计理论探索》一书中。

娄尔行教授一生致力于会计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倾其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培养人才才。他一生育人无数,桃李遍天下。他积极奖掖后学,鼓励后来居上,扶持年轻人担任会计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带出了一批在会计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娄尔行教授一生致力于会计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倾其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人才,上有人无数,桃李遍天下。他积极奖掖后学,鼓励后来居上,扶持年轻人担任会计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带出了一批在会计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

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

1、汤云为 论重置成本会计、1987年

2、张为国、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1989年

3、吴艳鹏 资产计量论、1990年

4、周忠惠 论会计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992年

5、陈信元 净权益会计理论探索、1994年

6、孙铮 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1995年

7、张鸣 成本计量论、1995年

8、章国富 论我国会计及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1997年

葛家澍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56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在校内历任经济系副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50年来,他致力于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在海外亦有重要影响。他先后受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委托,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会计基础知识》(1982年改名为《会计学基穿�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学导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会计学》等,发表的专著有《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由他主笔)、《通货膨胀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他的个人论文集《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等8部。建国以来他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100篇以上。此外,他和他的学生林志军博士合写的“Economic Reforms and Accounting Internat ional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AND TAXATION第2卷(1993)上;他和学生林志军博士、刘峰博士三人还在日本西村明教授主编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计》一书中撰写了该书的第5章中国部分(1995年已出日本版)。由于他的学术成就,从1981年起,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经济学)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前后共十年。他是我国1981年第一批授予的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系整个经济学方向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第一位审计方向的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由他指导的、来自台湾的博士生在1996年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是我国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联系人,指导了第一位进站做会计、审计研究工作的博士后。

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2000年后待补)

1、林志军 会计的假定、假设、原则、1985年

2、李松玉 完全历史成本计算的通用模型、1987年

3、李若山 论社会经济权责结构与审计、1989年

4、曲晓辉、论物价变动会计、1989年

5、魏明海 基本会计理论结构、1991年

6、陈少华 公司财务报告目标内容与表达方式、1992年

7、李瑞华 中日会计比较、1992年

8、何凡 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1993年

9、黄世忠 股份制改造、1993年

10、陈玮 论稳健会计、1994年

11、刘峰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1994年

12、庄世虹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1994年

13、陈箭深 金融创新及其会计问题研究、1994年

14、方荣义 商誉会计论、1995年

15、李少波 税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研究、1995年

16、李建发 论具有中国特色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体系、1995年

17、涂春永 海峡两岸财务会计——准则与理论研究、1995年

18、邓传洲 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 1997年

19、林斌 不确定性会计 1997年

20、刘宗柳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1997年

21、陈光 现代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研究 1998年

22、桑士俊 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1998年

23、项有志 企业兼并与收购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1998年

2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1999年

25、李翔华、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息系统、1999年

26、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1999年

27、范永武、试论会计准则及其变迁——主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的思考、1999年

28、刘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

29.卢联生 两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与法律责任之研究 2000年

30.吕胜光 国有企业新上市问题实证研究 2000年

31.胡振超 论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 2000年

32.刘玉廷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财务会计研究 2000年

余绪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讣告语)

余先生,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多国选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

1945年余先生毕业并受聘于母校厦门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一生从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漫长学术生涯。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余先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会计基础理论、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理财、管理学

●基本观点: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

●代表作品:《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

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2000年后待补)

1、孙宝厚 会计系统论、1987年、

2、陈国钢 论代理人说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8年

3、陈双人 管理会计与控制、1989年

4、黄礼忠 论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1991年

5、卢焕立 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1991年

6、熊楚熊 增值会计学研究、1992年

7、于文强 论国际管理会计、1992年、

8、于增彪 行为会计基础研究、1993年

9、毛付根 企业理财基本理论研究、1994年

10、胡玉明 论资本成本会计、1995年

11、怯来发 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1995年

12、陈胜群 现代成本管理论、1996年

13、骆德明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管理体系研究、1996年

14、孙航 战略管理会计、1996年

15、傅元略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1997年

16、林勇峰 现金流动制会计研究 1997年

17、王大洋 An Extract of Potential Implemen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Companies 1997年

18、张金良 企业兼并理论研究 1997年

19.胡奕明 金融工具创新若干问题研究 1998年

20.沈艺峰 资本结构理论史 1998年

21.庄昆明 管理控制 1998年

22、林涛、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1999年

23、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综合性评述与股利信号实证研究、1999年

24、高培业、企业失败判别理论与实证研究、1999年

25、xiao-li、lin、options、in、corporate、finance、and、internet(e-options)

26、陈志升、企业创新战略问题研究、1999年

27.贺颖奇 管理控制会计中长期激励理论研究——现代契约理论的一种解说

28.聂桢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2000年

29.丁鹏 可转换公司债券若干问题研究 2000年

张为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为国的夏天在哪个台、张为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张为国

发表评论

友烨科技Copyright www.youyekj.com Some Rights Reserved.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