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_慈禧如何除掉顾命八大臣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顾命八大臣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慈禧如何除掉顾命八大臣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顾命八大臣都是谁,为何在慈禧面前如此落魄不堪,竟被一锅端?
咸丰帝在去世前给儿子同治帝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但是这八大顾命大臣也只是清朝的臣子顾命八大臣,而慈禧当时是临朝听政的西太后,在名分上高于这八大臣,并且慈禧还联合同治帝叔叔奕䜣的帮助,这两个人,一个是同治帝的生母,一个是皇室宗亲的代表,所以这八大臣才会不堪一击,被一锅端顾命八大臣了。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不过她非常幸运她为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她也因此得到了咸丰帝的盛宠,在咸丰帝活着的时候,她便帮助身体不好的咸丰帝在后宫处理朝政,所以慈禧也是有些政治经验的。后来咸丰帝去世前,还让她与皇后一起临朝听政,大大提高了慈禧的身份,她便由一个后宫的妃子变成了一国的太后,所以在朝堂之上她有了名正言顺发难的名分。
而且当时慈禧走上朝堂之后,便与奕䜣联盟,奕䜣是咸丰帝的弟弟,顾命八大臣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在朝堂之上也是有实力,而且他背后代表的也是清皇室的宗亲,因此奕䜣有能力与实力可以在朝堂之上快速肃清八大臣的势力。
而八大臣虽然是咸丰帝去世前留下的顾命大臣,不过说到底都是一些大清朝的臣子,他们也不能发难太后身份的慈禧,并且他们与奕䜣这样的宗亲王爷相比,影响力与实力都会弱很多,而且当时他们上台也没有多长时间,势力不大,所以慈禧与奕䜣联手后,很快就将他们一锅端了。
顾命八大臣都是哪八位
顾命八大臣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简介:
载垣:载垣为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五世孙,袭亲王爵。道光时,任御前大臣,受顾命。咸丰继位,为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扈从咸丰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同端华、肃顺相结,资深位重,权势日张。
端华:清开国奠基者舒尔哈齐之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道光年间袭郑亲王爵,授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顾命。咸丰继位后,为领侍卫内大臣。扈从咸丰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端华与弟肃顺同朝用事。
肃顺:为宗室,郑亲王之后,端华之弟。道光时为散秩大臣。咸丰继位后,由护军统领、授御前侍卫。又任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都统,后任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肃顺同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互相依靠,排挤异己,掌握大权。
景寿:景寿先祖为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乾隆时进攻缅甸得胜而受封,世袭罔替。三传至景庆,死。弟景寿袭封。景寿为御前大臣、恭亲王奕同母妹固伦公主额驸。
穆荫: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非进士特旨)。到天津议和,获巴夏礼送到北京,事情闹大,改派护驾热河。
匡源:道光进士,军机大臣。
杜翰:咸丰师傅杜受田之子。因咸丰感激师傅杜受田,授其子杜翰为军机大臣。翰力驳董元醇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议,受到肃顺等赞赏。
焦佑瀛:为道光举人,军机章京、军机大臣,依附权臣肃顺,诏旨多出其手。
咸丰帝临死前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最后结局如何?
同治皇帝登基为帝顾命八大臣的时候,才只有6岁,显然是无法处理朝政的。也因此他的父亲咸丰皇帝,便给他安排顾命八大臣了八位辅政大臣。
但咸丰皇帝不会想到的是,他仅仅只去世了两个多月,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这8位大臣,竟然就被他的两名妃子所打败,最终落了个死的死贬的贬的下场。
先来看看这八位顾命大臣分别是谁顾命八大臣:
宗人府宗令、领侍卫内大臣的载垣;总理行营事务大臣、步军统领、御前大臣的端华;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理藩院事的肃顺;领侍卫大臣的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的穆荫;军机大臣、礼部侍郎的匡源;军机大臣、工部侍郎的杜翰;军机处行走大臣、太常少卿的焦祐瀛。
下面来说说这顾命八大臣的罪名。
辛酉政变后,顾命八大臣取得了完全的失败。失败后的他们,就得接受胜利者的审判。在当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直接就给顾命八大臣冠上了三大罪名:
第一,英法联军之所以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就是因为这八人没有尽心议和,
第二,咸丰皇帝之所以驾崩,就是因为这八人阻扰咸丰回京,导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承受严寒,最终因病去世;
第三,八大臣阻扰皇帝和两位太后接见外臣,把持朝政,有不臣之心。
这三条罪名,随便一条都能置人于死地。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对顾命八大臣的处理是:
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凌迟处死;
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杖一百,流三千里,发配新疆。
但这道命令下达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又冒出来当好人,以此来显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因此对顾命八大臣的最终结局是:
载垣、端华因为是宗室亲王,所以免于凌迟处死,更改为自尽;
肃顺从凌迟处死,更改为斩立决;
革去景寿御前大臣的职务,但保留公爵和驸马的身份;
免去穆荫一切职务,并发往军台效力;
免去匡源、杜翰、焦祐瀛一切职务。
除了载垣、端华、肃顺是必须要处斩的,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都被免去了“杖一百,流三千里,发配新疆”的处罚。
这政治斗争,实在是太残酷了。
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咸丰的顾命八大臣制度,不过是效仿汉武帝,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清王朝到了1861年,封建君主专制已经到了完善的不能再完善的地步,在这个体制里只有皇帝才是主子,其它都是奴才,八个顾命大臣只不过是赞襄政务罢了。
同治帝虽然年纪小,但他也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和皇帝最亲近的圣母皇太后和最具法理的母后皇太后就能代替皇帝说话。更不用说,咸丰把“御赏”和“同道堂”给了两宫皇太后就实际上把大清国的玉玺给了她们。这种情况下,那八个人的生死就很容易掌控,说到底只是收拾家奴罢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2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临终加封八位重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辅佐即将继位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载淳。
这八个人都是清文宗的股肱之臣,也是咸丰朝一言九鼎的人物。文宗让他们作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就是为了把他的六弟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因为清初有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擅权揽政之事,文宗担心奕欣是第二个多尔衮。另外也有让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牵制奕欣的用意。
皇太子载淳之生母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文宗皇帝知道此人有极强的权力欲,而且早在咸丰五年(1855年)就已经开始过分热衷朝政。为此,他要让肃顺等人牵制懿贵妃,以防止西汉初年吕太后干政甚至唐初武曌改朝换代的故事重演!皇后钮祜禄氏端庄大气,谨守祖制。而且在宗法上有正统地位,可以制衡懿贵妃,两宫皇太后也可以制衡顾命大臣。所以“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由此二人掌管,进行监督。
我觉得这一制度最大的漏洞在于让顾命大臣权理朝政。因为在当时真正能够代行皇权的有两宫皇太后以及皇帝的六叔恭忠亲王奕欣。八大臣除了远支宗室就是汉族大臣,根本无法与幼帝沾边。所以他们的政令完全能够被怀疑是否出于幼帝本意。此外,盖印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开了“后宫干政”的例子。
顾命八大臣的基本介绍
顾命八大臣为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顾命八大臣,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顾命八大臣,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丰谕顾命八大臣:“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顾命八大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慈禧如何除掉顾命八大臣、顾命八大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顾命八大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