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百科文章正文

谷文昌精神_谷文昌精神的启示

社会百科 2022年12月30日 05:44 279 友小烨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谷文昌精神,以及谷文昌精神的启示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谷文昌精神及事迹简写怎么写?

谷文昌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始终相信党、坚信党的事业。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了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呕心沥血、吃尽苦头,带领群众走上幸福之路。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通过深入调研,反复尝试,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为东山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胸怀理想、心系人民,不畏困难、奋斗一生,“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同志的先进事迹说明,干部一定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党的好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发有为、顽强拼搏、干事创业。

你是怎么理解“绿岛丰碑”?

谷文昌说过:“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他就是一座丰碑。

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部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谷文昌读后感600字

一名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谷文昌,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的回荡,久久不能退却,深受感动。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谷文昌同志对东山县人民许下的豪言壮语。“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这是东山县人民对他的思念。

一名普普通通的领导干部去世22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是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每逢春节、清明节,人们总是不忘祭奠他;老百姓自发捐资,为他建造一座雕像,干部群众中长久地传颂他的故事。这一切都证明着一个至诚的真理: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的好干部,永远景仰那些具有伟大情怀和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

谷文昌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念念不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改造自然,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创造出辉煌业绩;他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绝不以权谋私。谷文昌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动人事迹,鲜明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人“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心目中树立的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巍峨屹立,万古长存。

谷文昌的故事梗概

崎岖的山路上,在山西要饭六年的谷文昌,听说老家有了共产党毅然地返回家乡。在家乡,谷文昌四处奔波,打听共产党的消息,终于找到了共产党员金延路。

在金延路的引导下,谷文昌被乡亲们选为农会主席。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八年,谷文昌报名参加了南下支队,被任命为长江支队三中队五小队队长。

河北武安集训中,他认识了教唱《国际歌》的女战士史英萍。

东山岛解放了,谷文昌和战友们踏上了东山的土地。渔霸林海潮纠集汪明图、尚家权等人在山洞内密谋策划,成立了“海潮暗杀团”,扬言:谁杀死区委书记谷文昌,赏五百大洋。

谷文昌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打掉了“海潮暗杀团”。

果断地镇压了一批海匪渔霸,赢得了民心。中秋,谷文昌到寡妇村黄阿婆家送月饼,又一次感受到“敌伪家属”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县委会上,谷文昌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要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谷文昌顶着风沙,走村串户了解民情。

老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没有柴烧,没有水喝象一块巨石压在他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东山的贫困面貌。

他殚精竭虑地带领干部群众挖水井,修水渠,建水库,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在湖塘村,谷文昌走访老村民,亲历常年肆虐的风沙灾害,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为了改变东山面貌,谷文昌跑到漳州地委申请资金,网罗人才,寻找技术,并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参加修建水库的义务劳动,同时,修建了东山县第一条公路。

为了植树,谷文昌带领测荒队测量荒山沙岗,走遍了东山岛412座山头,摸清了风沙的老底。

谷文昌指天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文革中,谷文昌被下放到宁化县劳动,他为改善村里的生产和社员的生活出了很多金点子。

金秋时节,红旗村水稻喜获丰收,村里人送给他一个外号叫“谷满仓”。

正当大坝即将合龙的紧要关头,暴风雨来了,山洪猛冲,库水猛涨,眼看大坝就要决口,时任隆陂水库工程总指挥的谷文昌带病冲上大坝,指挥抢险,终于保住了大坝使公路顺利建成。

谷文昌重访寡妇村,林月哭诉黄阿婆盼台湾的儿子回来和老猪老死的讲述,使他悲痛欲绝。

他含泪眺望台湾,默默祈望两岸的和平和亲人早日团聚。超重的工作和极度的身心疲劳使谷文昌感到吃东西下咽困难,经检查为癌症。

一九八一年一月三十日,谷文昌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一个县委书记的真实写照,一个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

扩展资料:

谷文昌的故事发生背景:

解放初期,东山县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解放前被风沙掩埋了11个村庄。

谷文昌精神_谷文昌精神的启示

当地农民一年到头缺吃缺烧,不少人只得端着破碗讨饭。

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多次失败面前他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为了找到适宜沿海种植的树种,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实验小组。

谷文昌亲任组长。他们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终于摸清了规律,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

每逢雨天,各级干部率领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造林战场,几年下来,177条每条宽50至100米、总长达194公里的林带,覆盖了东山大地。

战胜了危害东山人民的风沙,改变了东山旧貌,为今天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山岛风高浪急,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解放前的一次翻船事故十人死亡。1960年―1961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筑起一条高16米、长600米的海堤,实现了自古以来东山人民“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国民党军队败退前夕,从海岛抓走4700多名青壮年去台湾当兵。谷文昌对他们的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予以照顾,受到全岛人民的拥护。

谷文昌经常深入基层田间,东山的山山水水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留下他的足迹,全县四五百名生产队长,他大多能叫出名字来。

干部找他汇报工作,群众找他反映问题,什么时候都不烦,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穿着布鞋、中山装,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

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群众想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十年“文革”期间,谷文昌全家下放宁化县红旗大队劳动。他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实现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

随后县委又任命他为水库建设总指挥,他带领4000多名民工奋战一年,建成库容3000万立方米的隆陂水库,至今发挥着巨大效益。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病逝于福建漳州,享年66岁。东山人民将他的骨灰埋葬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的节日,“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深切怀念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永恒的楷模——重读《谷文昌的故事》

如何贯彻谷文昌精神?

谷文昌同志是人民谷文昌精神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谷文昌精神,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谷文昌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谷文昌精神了毕生心血。特别是在担任东山县委书记期间,团结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与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成功地治理了风沙灾害,从根本上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东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谷文昌同志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致力发展的实干精神,清廉无私的优良品格,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彰显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格。

谷文昌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与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高度契合、一脉相承。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教材,是自谷文昌精神我比照整改最合适的镜子,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典范,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要从“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落实八项规定、贯彻十八大“五位一体”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挖掘谷文昌精神的闪光点、契合点,在学习活动中赋予这一典型新的时代内涵,突出重点,常学常新,使谷文昌精神发扬光大、永放光芒。

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重点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谷文昌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献给人民。学习谷文昌精神,就要解决好“为民”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更多关注民生,从解决好群众最需、最盼、最急、最怨的问题入手,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让广大城乡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重点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谷文昌尊重实践、尊重科学,从东山实际出发,选准发展方向,不冒进、不跟风,实事求是地干,实实在在地干,坚决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学习谷文昌精神,就要解决好“务实”的问题。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四下基层”要求,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要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各级干部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扑在一线,多到挂钩的项目和工作现场去,多到矛盾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一件实事抓落实、抓推进。

谷文昌的生平事迹素材介绍

谷文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他的 事迹 是写作的好素材。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谷文昌生平事迹素材,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谷文昌人物事迹

1958年一度被调为二把手,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工作。 ““””期间,他遭受残酷批斗,全家被下放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 红旗村)当社员。谷文昌把自己的厄运置之度外,千方百计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手不闲、腿不闲、口不闲,使红旗大队亩产跃上千斤。群众看着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满囤满仓,把谷文昌亲切地称为“谷满仓”。

1970年7月,谷文昌被任命为隆陂水库总指挥,他和民工一起,吃住在工地。经过一年奋战,水库建成了,禾口人民结束了缺水缺电的时代。30多年来,水库在防洪、抗旱、发电、改变生态环境、群众饮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效益,至今人们对他念念不忘。

1972年,谷文昌在龙溪地区任林业局长。他回到东山,走进造林模范蔡海福的家。从50年代到60年代,蔡海福亲手种下的树不计其数。为护林,他不管刮风下雨或天寒地冻,整夜打着手电筒在树林里巡逻。因为护林还得罪了一些人,““””中他受到批斗,贫病交加,家人想为他准备一口棺材,却没有木板。谷文昌看到多病的蔡海福,心情沉重,带他到龙溪医院治病。1978年蔡海福去世,谷文昌特地关照民政部门为他批了木板,让这位种了一辈子树的老模范在寿板中安眠。

1964年当谷文昌调离东山时,有关部门提出给哲惠转成正式职工,一起调到福州。谷文昌说:“省里调的是我,没有调女儿,给她转什么正?”就这样把一个孩子留在东山,直到1979年才转为正式工。小女儿哲英,1974年高中刚 毕业 ,谷文昌就让她到农村插队锻炼。谷文昌的二女儿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 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从福州回到漳州,妻子提出是不是去买点家具?谷文昌买了竹凳、藤椅、石饭桌。“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妻子问他。谷文昌说:“林业局长家一下子添了木制家具,外人会产生误会,我们也不能写个声明贴出去:这是买的。”他经常 教育 家属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

1980年他的儿媳杨小云从师范毕业了,想让公公出面安排个工作单位。谷文昌说:“还是听从组织分配吧!”后来小云被分配在市区一所小学校,又想让他帮助调一调。他说: “不论单位大小,只要努力,在哪里都可以做出成绩。”这样,小云在那里一干就是13年。

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许多人称赞他是一位“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非常高尚的人。

谷文昌人物经历

谷文昌,1915年10月生,原名程栓。小时曾逃荒求乞,稍长当长工,学打石。

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过区长和区委书记。

1949年1月,随军南下。

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工委(以下简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

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谷文昌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亲自担任组长。

1960年夏天,全县掀起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缓解了旱情。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

1987年7月15,谷文昌骨灰安葬在东山县赤山林场。

1991年,根据谷文昌一生的表现,省、市委发出“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号召。

谷文昌的精神永存

在福建省,凡是知道谷文昌的人,无不对他肃然起敬,大加赞扬。196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叶飞考察东山后,对那里的变化感到吃惊,当即提出让谷文昌在即将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介绍 经验 ,并向省委建议重用谷文昌。

198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看了东山后,非常激动地说:“搞四化建设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当听说谷文昌病危时,他连夜冒雨赶往漳州看望。谷文昌去世后,他建议《福建日报》在头版发表消息,并亲自将标题改为《为东山人民造福的谷文昌同志去世》。

1986年,县委为了弘扬谷文昌精神,满足广大群众的心愿,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村民们听到这一消息,纷纷赶来,为他的坟墓添加一抔热土。山口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加福说:“谷书记,你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要天天打扫陵园,为你守墓一辈子!”许多两鬓斑白的老人说:“过去刮一阵风,谷书记就一脸沙、一身汗地赶来看我们,现在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

1987年7月,在茫茫林海中树起一座“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的丰碑。五六十年代和他一起在县委工作过的同志相约来到碑前,栽下8棵青松。面对丰碑,他们重复着谷文昌经常说过的话: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的理想,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终生。回乡探亲的海外同胞,亲眼目 睹了故乡的沧桑巨变,恭恭敬敬地前来瞻仰:“共产党真了不起,把人间荒岛变成了人间乐园。丰功伟绩,足以雄视百代。”每逢 清明 、 春节 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许多人带着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缅怀:“谷书记,你领导我们战胜贫困,送走穷神,我们不会忘记!”

1990年,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学生三四万人捐资,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时任省委书记的陈光毅题写了“绿色丰碑”四个大字。12月10日,参加雕像揭幕仪式的有上万人。昔日的“乞丐村”———山口村全村老幼来到雕像前表达他们的思念:“谷书记,您生前种树,死后还回东山看护着树林。”

多年以来,中共东山县委、漳州市委、福建省委先后发出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通知。特别是在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谷文昌为榜样,找差距,定 措施 ,抓落实。省、市教育部门把谷文昌的事迹编入当地中小学乡土教材,用谷文昌精神教育下一代。《福建日报》等媒体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谷文昌事迹。

1999年,全县各界捐资修建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公园。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经常到这里参观、瞻仰,少先队员到这里过队日,党员、团员到这里举行入党(团)仪式,过组织生活。许多人动情地说:“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全面奔小康,必须学习谷文昌!”

谷文昌南下后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工具介绍到东山, 又把南方的经验传播到林县。两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共同在他家乡建立了“谷文昌纪念碑”和“文昌阁”。

丰碑是由事业和民心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鲜明生动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也向我们说明,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 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

猜你喜欢:

1. 谷文昌先进事迹材料

2. 谷文昌先进事迹及心得体会

3. 大学生谷文昌事迹心得体会5篇

4.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5.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谷文昌精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谷文昌精神的启示、谷文昌精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谷文昌精神

发表评论

友烨科技Copyright www.youyekj.com Some Rights Reserved.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