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百科文章正文

李开复最新消息_李开复怎么了

社会百科 2023年01月15日 05:46 316 友小烨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李开复最新消息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李开复怎么了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他是爱国商人狂赚美国27年美金,拒绝加入美籍,后来怎样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大量的资金与武器交易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体,现在的领先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超级大国,也是军事力量的第一强国。即使是在现在已经发展得如此之快的中国,还是和美国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美国的资本主义让他们的经济发展十分飞快。他们的经济总量一直都是在世界上排名第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科技技术远比我们要发达,美国的科研环境确实比国内要相对的好很多。所以这也让很多新的发明发现都被美国给抢先了。

在中国,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未来飞黄腾达,所以在从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发达的美国进行教育。在能够培养很好的英语口语的语言的优势之外,还能够学习到美国的高新技术,在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学习和中国孩子,学成后却把自己的公司与资本全部搬回中国的故事。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开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李开复从小就被家人带到美国成长学习受到美国的影响,他非常的喜爱计算机行业。因为当时的美国计算机行业比国内要发达的许多。这个先进的东西也激起了李开复的兴趣。于是,李开复凭借着优秀的中学成绩考上了大学,选择了自己理想的计算机专业。在大学的学习当中,他展现出了自己极高的计算机天赋,年老师也惊叹不已。他的同学们遇到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纷纷来找李开复请教。因此,他的大学以接近满分的专业成绩成功毕业。在这之后,他被一位教授发现,教授欣赏李开复非同一般的才能,邀请李开复在身边当他的助理。要知道,美国的教授含金量是非常之高的,教授的助理薪资也是非常丰厚,并且能够学习到非常多的专业知识。

李开复在学习到了计算机的非常丰富的知识以后,离开学。选择去了苹果,谷歌等一些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公司面试想要在比较高端的公司寻求发展。这些公司看到李开复优秀的成绩和过人的才能,非常开心地录用了他。所有人都被她的实力给震撼到了,他也因此顺水推舟的成为了公司的负责人。但是李开复到目标更加远大,他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在美国27年之后,他从微软辞职,在美国成立了许多自己的公司,并且也大获成功。

在他成为美国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之后,然后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他决定把自己的公司和资产全部撤出美国,全部转移到中国发展。这一举措惊呆了美国的各界人士,他的许多美国朋友都纷纷劝他加入美国国籍,一定会比在中国有着更好的发展。但是李开复深深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加入美国国籍的请求,将自己的864家公司和资产全部转移回中国,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对于李开复的这个决定,你又怎么看呢?

他曾是谷歌、微软高管,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发展,现在怎么样了?

当一个人出生时,他出生的那个地方,他被养育的那个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祖国,他的根。如果一个人忘记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根,显然,这个人是没有感恩之心的。我们国家有句话叫落叶归根。也可以说每片落叶都有它的归宿,落叶的回归让树根变得更有营养。因此,我们中华儿女每一片落叶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时刻反哺自己的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或许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李开复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富商,但一定有部分人还不清楚他和妻子曾经毅然放弃过美国的绿卡,来到中国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彪悍的人生永远是不需要向别人解释的。美国,一个几乎所有人心目中繁荣富强的头号帝国,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美国的强大,而美国也凭借自身的雄厚实力招来着全世界各地的世界顶尖人才。

尽管有不少智商高的学子们去了美国,就是为了拿到心目中的绿卡,但也有许多国人,去国外是为了学习顶尖的技术,培养更高深的见识后再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祖国。著名的华人富商李开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61年12月3号,李开复在中国台湾出生。和现在的很多孩子有着类似的经历,李开复小学是在台湾就读的,1972年李开复就随哥哥到了美国去读初中和高中。983年就从美国一所全球顶尖大学毕业。李开复曾经上过这所大学有多厉害呢?他曾先后培养过美国几任总统,多位诺奖获得者,这所大学拥有全世界最一流的法学院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学院。过了五年,李开复从美国的另外一个知名全世界的高校以博士生毕业。

博士毕业后,李开复又在学校担任了两年的助理教授。计算机系毕业的李开复工作以后,当然也选择了和计算机有关的职业。20世纪90年代左右,美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李开复先选择了到一个具有全球通识影响力的苹果公司,并先后担任经理,主任和副总裁的重要职位。

1996年,李开复从美国的苹果公司跳槽到硅谷的一家图形公司。由于先前的经历,李开复在这家图形公司的职位也并没有降多少,依然先后担任了副总裁和总裁的职位。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候的李开复,名和利还有钱一样都不缺。后来他选择回到中国放弃美国国籍,我们就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认为,李开复是为了国家而回来的。两年后,李开复又加入了微软公司。

这一年的11月份,微软在中国大陆设立了一个微软研究院,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李开复带领的团队受到了一个国际知名杂志的高度评价。这个中国地区的微软研究院由李开复创建并领导,之前出色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以及天赋般的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让这个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巨大的科研潜力。这也使得微软公司看到李开复个人的能力是无可代替的,微软公司也绝对不想放弃这一个人才,两千年,李开复被调回美国微软总部。

2004年李开复创立了一个网站,旨在于帮助全国的在校大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等诸多话题。2005年,谷歌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负责中国地区的运营。还当上了谷歌的全球副总裁,看来人才只要足够好,谁都抢着要!但是微软和谷歌公司可并不是一家公司,各自有各自的公司商业机密,于是在李开复成为谷歌副总裁的那一天,微软就告了李开复。

微软辛辛苦苦培养李,把他调到美国总部当副总裁,李不仅不感恩微软,怎么还跑去给谷歌当总裁呢?这让微软十分腻歪,因此状告了李开复。经美国法院调查取证后,做出裁决:认定李开复可以为Google公司工作,但工作范围受到限制。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裁决,则是因为两家公司的业务十分相似,并存在竞争关系。若李开复将原公司的相关材料等透露给现公司,甚至将某些资源用在现公司,这对于公司本身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损失。这一裁决,就很轻松地将这种矛盾解决。但这样一来,李开复的业务能力将大打折扣,为此老东家和现公司进行谈判,三方在私下签订了协议,并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能让全球两大巨头公司争夺李开复一个人,这样的人才全球也屈指可数。

2009年,李开复放弃自己的美国身份回到了中国。也就是在这一年,李开复宣布创立创新工场,回国后重新创立公司的李开复必然需要资金来启动。有句话说得好,大佬的圈子是互通的,回国后的李开复拉拢了国内许多著名创业人物的资金,开辟了中国一种新的创业模式,给全国无数大学生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学习模本。

从在中国创立网站和开辟新的创业模式,李开复回国的目的也有为了鼓励中国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意思。他曾几次受邀去给中国的学生讲课,而且多次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这些行为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广大的大学生们的热情。现代中国的计算机化已经越来越普遍,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化,因此,李开复及时地从美国回来,并关注到中国大学生的情况。

同时李开复作为前微软和谷歌两大公司的总裁,还能关注到大学生的求职具体问题,曾抵制一档弱化大学生求职者尊严的节目。可以说,李开复的回国让美国损失了潜在的千亿美元,凭借李开复自己的才能,他能让美国的公司有一个更宏图大展的未来,但李选择了回到祖国,实在是我辈楷模。做人做到李开复的份上,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当过顶尖公司的副总裁,还是两家!最后却回到了急需建设的祖国身边,有这样的人才,我们祖国何愁不会强大呢?

在回国后的第四年,李开复在微博发表消息,暗示自己患有淋巴癌。这一消息激起千层浪,在经过媒体证实之后,网友纷纷表示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康复。2013年,李开复再度在社交软件发声称,身体几项指标不降反升。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担心,但李开复表示将会严格按照医嘱,专注于治疗和修养。

2015年,阔别许久的李开复再度回到公众视线。这是李开复患病17个月之后,首次回到北京创新工场的办公司,与同事们交流。这次回京,也预示着李开复的癌症初步得到控制。淋巴肿瘤已经明显好转,只是需要继续温和治疗。这一消息在之后也得到李开复的正面回复,2015年6月30日,李开复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已经康复的消息。这个消息出来之后,不少人表示祝福。不管李开复本身的身份,但凡能与癌症抵抗的人,就值得我们的每句关怀。

结语

或许更多人都知道李开复现在的身份,是一个中国知名的富商,但我们更不能忘记李开复身负盖世才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选择了帮助自己的祖国共同强盛起来。我们大学生应该向这样的标杆式人物靠拢和学习。只有记住自己的国家,人民才会记得国家里的那个人。

为什么别的名人患淋巴瘤倒下了,李开复老师还在满世界的跑

2013年9月李开复最新消息,李开复先生通过其个人微博向世人宣布自己患癌的消息,淋巴瘤。淋巴瘤是怎么一种疾病,医生叫淋巴瘤,不叫癌,那他是不是癌,有无良性一说,相信这是很多淋巴瘤患者被通知其患病的第一个疑惑点。很遗憾,淋巴瘤是实实在在的恶性肿瘤,我想应该是出于医学界的惯性,所以大家都喊他淋巴瘤。中国关于名人患淋巴瘤的消息新闻很多,比如前央视著名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先生,娱乐界有曾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扮演方瑜的李珏,还有歌手阿桑,很不幸前面提到的几位名人都已经离开我们,还有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在1983年查出淋巴瘤,而在2006年逝世,享年84岁,当中历经20多年,是不是终于听到一些正能量。至今,李开复先生的微博中还经常晒各种吃喝玩乐,前几日还在其微博中发表台湾最好吃的帝王蟹,这在我们淋巴瘤圈子里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波。李开复都吃帝王蟹李开复最新消息了,我们这些患者虽然都是小老百姓吃吃梭子蟹,或者阳澄湖大闸蟹应该可以了吧?看来忌口一说不一定科学啊?人家李开复拥有怎么样的医疗资源,他的医生都没有说忌食螃蟹,部分病友们这些年守住的忌口开始有些动摇。当然也有病友却不以为然,老子本来就不忌口,只要不是毒药都可以吃,爱咋咋地。关于是否忌食一说依然众说纷纭,没有绝对的结论,西医有西医的态度,中医也有各个门派大夫众说纷纭的坚持,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日后展开探讨。

透过李开复先生的《向死而生》一书,我们了解到李开复所患的淋巴瘤属于滤泡型淋巴瘤,三级四期。

 

李开复最新消息_李开复怎么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有疑惑了,为什么同样是淋巴瘤,同样是名人同样应该都不差钱儿,而李珏阿桑都离我们而去,李开复还继续着他的梦工厂,全球各地美食之旅。难道淋巴瘤因人而异,难道李开复的主治医术特别高超?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归结于他的淋巴瘤分型——滤泡淋巴瘤。

什么是滤泡淋巴瘤呢,我们先引用某搜索网站复制的一段话来看一下:

滤泡性淋巴瘤是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惰性B淋巴肿瘤。在全世界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22%。也就说在全球淋巴瘤患者中大概这一类型占了22%,在我们中国每年大概有5-6万人查出淋巴瘤,基于这样的数字,我们来一个不太严谨但足以作为参考的数据也就是当年拿到你的诊断证明被告知滤泡淋巴瘤的时候,在相同一天我们中国有一百多人也与你一样拿到了这样的报告。而在中国有一个知名的淋巴瘤之家的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我们几乎每一天都会看见这样的新病友登记注册,并上传其病理报告,询问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治疗方案。感谢这个网站,把全中国乃至远在海外的一些患淋巴瘤患者聚集在一起,大家抱团取暖,彼此关爱并给予病友间的治疗参考意见。但还有很多人可能是在诊断甚至治疗很久以后才加入这个论坛。(在这里笔者无意为这个论坛做任何推广,但愿读到此文的你一辈子无需了解此类论坛。)此刻,笔者只是想透过这个论坛的注册数字向大家透露你不是唯一一个中大奖的不幸之人。

再回到起初的问题,为什么李开复先生还在满世界的潇洒自在呢,我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的分型——滤泡型淋巴瘤。为什么说滤泡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再来看起初的关于滤泡淋巴瘤的一段诠释:关键词是惰性B淋巴瘤,没有错,滤泡淋巴瘤是惰性的,但是李开复先生我们说了他是三级4期(根据笔者拜读其书籍推算),什么是三级,4期是不是已经很严重了,为什么他现在看来还是很不错的生活工作状态呢?请听下集分解。

 

有人知道当初李开复为什么离开微软吗?

李开复加盟Google绝对是让人们震惊的李开复最新消息,要知道他是从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的位置上离开的李开复最新消息,并且是加盟到一个让比尔·盖茨都觉得是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公司里去了李开复最新消息,难怪微软不惜付诸于法律把李开复和Google都告上了法庭。可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李开复事件成为一个旋涡的中心,吸引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和视觉神经。一个曾经显赫的人做出的一项决定,没想到能带来如此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只因为他来自于微软的高层,同时投靠了一个竞争对手的怀抱。仔细品味,其中内涵不可谓不深,李开复究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李开复最新消息?Google能成就其梦想吗?

喜新厌旧 为何晚节不保?

闪电般离开微软,加盟Google,这件事发生在李开复的身上,多少是令业界震惊的。李开复如此之儒雅、睿智,向中国大学生大力倡导诚信之风的人,为何也做了他人之“枪子”,晚节不保?要知道,李开复曾经明确表示过,微软将是他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又突然变卦了呢?究竟是什么让李开复选择了Google?

最冠冕的说法是,李开复早就想回中国了。“虽然被调往美国,我很多心思还是在中国的,因为这是我的故土”李开复说加盟Google的根本原因是思念故土,思念中国的青年,“这些年,我写过4封信、很多文章、办了一个网站里面有一个论坛、过段时间还要出一本书,这些都是为了中国的青年。”笔者不怀疑李博士的坦诚和一片游子之情,只是选择Google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武?要知道Google是微软的竞争对手,李博士在微软又曾经身居要职。而且单纯地打出思乡牌,也让人觉得李博士是在博取民族情感。

况且,李博士虽然有思乡之情,但也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如果为了回国而找一个枯燥的职位也不是我的本意”,这个职位必须要“首先要能回到中国,其次必须要符合自己追求激情的信念”。笔者也相信李开复跳槽是为了“让每一位用户都接触并使用上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也想为中国的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盟Google使我有机会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我现在非常期望返回中国,开始我新的工作生涯。”

我们也可以想象在微软那个复杂的地方,李开复有着很多离开的理由,但是笔者觉得闪电般离开是不可取的,一个普通的员工离开一个普通的岗位还需要提前一到三个月告知上级部门,更何况李开复已坐到如此之重要、如此之高的位置上,他的离去不应是闪电般的,而且是投奔直接竞争对手。难怪微软要愤怒了。

“几年前,人们都说,能干的人向往微软,想进入微软,而现在,人们看到,能干的人向往Google,想进入Google。这也不奇怪,在技术和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领域,没有永远的领先者。微软面临Linux等开源软件的挑战,它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缓慢下来了,股票、期权的价值不那么吸引人了;反之,Google则显示出很大的活力和吸引力。”倪光南对李博士的离去感到可以理解。学界的认同,也为李开复的中国之旅奠定了基础,虽然目前李开复还不能回来展开工作。

微软很在乎 盖茨很生气

李开复的离去对微软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高层离去,选择的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尔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李开复在业界、学术界威望都很高,而且他在大公司也有很多人脉,所以微软才会这么急。微软求助于法律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微软在起诉书中称,李开复早有投奔Google的想法,在今年4月中旬首次与Google接触,并在6月开始休假,紧接着在7月5日,他便通知上司Eric Rudder,自己不会再回微软。

微软称,李开复与微软签订了保密协定,协定内容包括李开复最新消息:在离职一年之内,不得从事与微软展开竞争的工作。微软律师说:“(李开复的行为)简直是对他与微软所签协定最肆无忌惮的侵犯,他现在的职位与当初在微软所从事的工作构成了最直接的竞争关系。”微软明确表示:“作为公司高层,李开复博士了解微软在搜索技术和中国业务战略方面的商业机密。他所接受的职位,是为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做同样的技术和战略,这与他所签订的合同责任是不相符的。”微软还表示,这一行为与微软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非竞争协议是相违背的。这也是为什么法院开出临时限制令的原因了。

李开复的离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鲶鱼效应,据悉,微软公司先后已经有上百人加盟Google,只不过李开复是其中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位。微软怎么能不恼火?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市场,微软与Google已经成为劲敌。随着Google在搜索领域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微软帝国的足够重视,微软也一直试图在这个领域有所斩获,但李开复的离去在一定程度上对微软在这个领域的耕耘造成了影响。

对于一直在科技领域保持霸主地位的微软来说,李开复的“背叛”无疑是不可饶恕的,因此微软最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来自法庭的最新消息显示,法庭做出一项裁定,李开复博士现在暂时不能履行Google雇其去从事的工作。最高法院法官Steven Gonzalez发出一项临时限制令,禁止李开复在Google从事任何与其在微软工作领域相似的产品、服务和项目,包括互联网和桌面搜索技术。虽然官司还没有最终的定案,但微软起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机。

当然,Google有自己的看法,在法庭做出裁定之后,Google随即表示,“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个临时性限制命令有必要,我们很高兴法官意识到Google和李博士所需要做的只是要避免李博士做任何与他之前在微软的项目有竞争性的事务。正如我们一直所说,我们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向让他做这些事情。法官同时也要求微软更清楚地阐明他们认为李博士在微软曾经做过的、并将会与Google有冲突的事务。我们期待着微软执行此要求,给出清晰的说明。”事实上,Google对微软起诉早已预料到了,因此在运筹处理中也就游刃有余多了。

Google靠什么吸引了李开复?

Google到底靠什么让李开复义无返顾地选择离开微软呢?难道仅仅是李博士的一个中国情结吗?显然不完全是。起初市场传闻是猎头公司在其中运作,并传出1.3亿的猎头费用等等。但很快李开复就自报了自己并不是通过猎头公司而加盟Google的,“因为我和Eric认识了那么多年,如果这样还要聘请猎头等于白白把钱送给别人”。李开复称加盟Google是他自己通过Email开始的。

李开复所说Email的对象就是Google现任CEO Eric,实际上李开复和Eric是多年的朋友。李开复在苹果任副总裁时曾与Sun公司合作开发一个基于Java的多媒体技术,要挑战微软,当时与李开复搭档的Sun公司负责人就是Eric。数轮邮件之后,李开复和Eric开始了电话交谈,李开复担心的是Google的这个中国总裁会不会是业务型的,如果是业务型的也不符合李的本心。“Google在中国主要工作是工程研究院,因为中国的人才非常优秀,尤其是上海交大的中国大学生夺得了世界编程大赛的第一使得大家对中国的人才刮目相看”,Eric的答复消除了李开复的基本担心。

随后,李开复认识到Google的企业文化。“首先Google公司从硬件到软件都是自己做的,这非常符合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喜欢从硬件到软件啥都自己做的习惯”,“其次是Google的气氛非常平等,我曾经问过一个300多人的项目组有几个领导,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只有一个,这简直就是一个真正的研究院,谁有好的项目就投票加入,做着做着就出现了新的项目。如果说IBM、微软这种公司类似工厂,Google更加类似大学,想法和做法都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

李博士认为更合理更优秀的文化氛围加速了他迅速做出抉择,很显然,李开复对这样的环境太向往了,也正是这种充满激情的研究环境促使李开复最终放弃了微软,投靠了Google。

创智人生 有没有诚信危机?

李嘉诚曾经说过,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诚信,强调人无信不立。“季布无二诺,侯羸重一言”,先贤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李开复说做人的信条:”家父给我最珍贵的遗产是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相信李博士是渴望能制造最大影响力的,因此对自己曾经的承诺也才会失信。李开复强调“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显然,在微软的发展达到某种极限之后,他渴望更广大的发展平台。

“如果败诉了,我也不会后悔。”李开复短暂的北京之行向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官司,李开复表现坦然,“通常做了亏心事的人才需要保持沉默或者不予回应,希望大家相信我的抉择是可以接受的,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李开复表示:在Google,我能通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他表示,是Google的企业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Google对大众利益的追求以及Google的“激情魔力”。正是这些优势让李开复放弃了曾经的诺言。

李开复坦言“Google最看重我的绝不是技术,最主要是我对人才的影响力”,Google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自己加盟会为Google在中国建立系统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把Google中国做成一个本地化的公司,李开复强调,“这不是从其他公司(例如微软)挖人,是培养人。微软过了20年还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但现在的Google公司相对于微软来说,就像当年的微软相对于IBM公司。Google公司更符合互联网时代,我期待在创业似的空间开拓事业。Google中国机会难得,追随我的心,我就到了Google。”

有人觉得李博士选择离开微软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研发人员就该不断地挑战自我,只要不带走微软的研发机密,就可以跳槽。而且要选择最好的环境,否则等于扼杀科研人员的生命。况且,微软本来就是以打击竞争对手而著称的企业,不断收购有创新的企业,不断打击竞争对手,以掌握绝对的市场。Google对微软的垄断形成了最大的威胁,来自于Google的创新和对用户的尊重。

Google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市场,挑选一个更有个人魅力的人是必然的。李开复的老板目前没有给他明确的目标——招多少人,取得什么样的业绩。只是要求“招人不能降低标准,可以无限制地招人。”李开复希望从学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他的中国搜索研发团队。他招人的主要标准是:聪明人,有创意的人,诚信的人。对于诚信,李博士其实也很在乎。时间能化解一切,死水不可能微澜,因为有跳动,也才有了发展的涟漪,相信Google的中国之行能让我们更有时间来体味和观察李博士的这次举动。

参考资料:

介绍一下李开复。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2012年9月,李开复痛斥citron research报告欺骗投资人。

1966 - 1972台湾就读国立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系RCS(研究计算机科学家),并在1990年七月获得AP(助理教授)的职位。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黑白棋)。

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入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李开复参加活动照片(12张)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2010年2月创新工场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谷歌大事

李开复在咏乐汇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及李开复的诉讼。

2.2006-2007:大举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驻清华高科技园谷歌大楼。这一年里李开复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Google总部的信任,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就在全国各大高校宣讲,最后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8月陆续开始上班。

3.2007-2008:发力研发 结盟合作伙伴

从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发布了地图、图书、热榜、生活、输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种新产品,还有若干诸如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等一些搜索功能的优化。与此同时,谷歌阵线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就越能让谷歌摆脱舆论一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反复在各种场合说的四步论:人才、技术、流量、收益,终于将走到最后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击运营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论坛一共举办了26场。在这一年里,百度遭遇央视曝光,让许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和客户转投正努力开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提高6%,谷歌和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缩短了接近8%。

离职创业

李开复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天正式辞职,结束其为期四年的任期。谷歌中国官方和全球均尚未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最新消息显示,谷歌中国将于今天上午或午间宣布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在过去四年中,曾多次传出李开复离职的消息,但最终均被否认。此次离职消息也已在业内流传数日。

据悉,李开复离职后或将自行创业。尚无法得知其离开对谷歌中国的影响。2005年7月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跳槽谷歌,出任谷歌中国区总裁。随后,微软起诉李开复,阻止其跳槽。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开复于2005年12月加盟谷歌。

李开复回到中国后,四处演讲组建团队,并表示将带领谷歌在中国推出更好的产品。谷歌中国遭遇多次危机。尚不清楚其谁会接替其职位。(腾讯科技随后获悉,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将暂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

2009年9月4日,正式宣布从谷歌离职。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博客内首度公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创新工场”,并对新公司做了简短的介绍,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最后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

“创新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天使投资+企业孵化器+创业指导的混合。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高科技公司。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

既有成就

第一,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assistant professor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李开复封面人物(8张)第二,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第三,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第四,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第五,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关于李开复最新消息和李开复怎么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李开复最新消息

发表评论

友烨科技Copyright www.youyekj.com Some Rights Reserved.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