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_马政经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马政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马政经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奠定汉朝地位的马政为何会被废除?
自部落氏族形成以后,为争夺资源便逐渐有了冲突。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形成了国家。而冲突也逐渐扩大,演变成了战争。古代的战争因为没有热兵器存在,都是冷兵器短刃相接。
最初的战争冲突,都是近身肉搏战,随着时代发展,古人在驯养了马匹之后,出现了在战争中相当占优势的骑兵。再加上古代的交通工具比较匮乏,长距离运输的主力也是马匹。因此马就显得格外重要。
将养马业发展为马政的最早出现在商朝,随着养马行业的越来越发达,不仅军队需要大量的马匹,一些王室贵族也将其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改为乘坐马或用马拉车。养马的机构和官员的职能也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连年征战的原因,养马行业在这一时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与秦国有比较发达的养马行业,形成了比较强势的骑兵,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也愈加的重视马政。从马厩的维护管理与马匹的确立数量质量等等的这些政策,在秦朝统一确立起来。
而汉朝在建朝之初,沿袭了秦朝的这一套马政制度,对其加以完善。因为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所以汉朝与匈奴在经济贸易上有了许多来往,汉朝的马匹也因为匈奴的良驹而得以改良。
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征战,导致马匹数量需求急剧增加,为满足战争的需求,甚至强制征收马匹,这些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导致了过度的劳民伤财。汉朝也从此由盛转衰。汉武帝晚年时期,为弥补早年时的过错,废除了很多苛政杂税,马政也因此得以缓解发展。
汉成帝时期,统治比较黑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整个政府陷入比较混乱的状态。马政也自此转为衰落。
“马政”何意?
马政,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既然马政为国家重务,马政即成为政府行政的重要内容,养马即成为百姓的重要义务。此项义务从明初开始。明代民间养马有三种形式:种马、表马、寄养马。民间养官马,马户不仅要保证马的健壮,而且完成孳息之额,否则要如数赔偿。
强悍的汉朝马政奠定汉朝霸主地位,为何最后被废除了呢?
马政的发展源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王朝得到发展。那时只要有政权的存在就少不了有领土的争端,也少不了战争,在冷兵器时代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火药枪炮,行军打仗最厉害的兵种便是骑兵,因此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已,所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马政是相当重要的。在西汉汉武帝年间,正是有了较为完善的马政措施,才能够与强大的匈奴骑兵一决高下,并击败了匈奴是汉朝成为了霸主,但是在后期马政却被废除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马政的发展
西汉初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刚刚结束,百姓的生活刚开始恢复正常,经济萧条,社会发展滞后,当时天子出行也不能有完整的四驾马车,将相王侯只能乘坐牛车,所以在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便是恢复社会经济,当然也包括致力于马政的发展。于是就有了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马政事务,有了官员当然还要有足够的马匹,所以在西北边境设立养马苑,在各个养马苑还有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另外中央政府还鼓励民间养马“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也就是说每家要是能养一匹马,并上交给国家的话,会有三个人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这个举措既增加了百姓养马的积极性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二、马政的损耗
汉武帝时期是汉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也是马匹的大量损耗和需求的时期。由于汉朝和北面匈奴的战争十分惨烈,西汉虽然进入了比较鼎盛的时期,但是匈奴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其战斗力还有资源的占有方面并没有劣势,所以西汉政府和匈奴的战争当中,马匹锐减,马政受到了一定的减弱。有历史记载:“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从记载可以看出,西汉和匈奴在争斗中的惨烈情况,虽然“杀掳八九万”但是西汉兵士死者数以万计,战马战死也不计其数,所以虽然取得胜利,西汉也是付出了强大的代价。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
后期为了与匈奴进行作战,便扩大了马匹的需求数量,但这种马政造成了强烈的社会矛盾。到了汉武帝晚年,他意识到了马政确实太过于劳民伤财,以至于西汉由开始的鼎盛时期而衰落,武帝时期也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了反省,他发了罪己诏。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在实行战时的苛刻政策不利于生民养息。于是他开始采用汉初时期休养生息的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便废除了马政。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马政和马政经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马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